| 分类: 凡日种种 |
无意间发现《北京大城市里的一些乞丐~~~》,看完,无言……照片中主角是自然平和的,而非面对匆匆偷摄时的紧张和敌视,没有闪躲、没有畏惧。如是的镜头语言,必然是经过长期的关注、帮助、交流得到的,这或许就是老师所说“生活的镜头,真诚的语言”吧!
记得某摄友曾经拍摄了一个残疾朋友的照片,照片中的人物眼中充满了敌意,由于身体的残疾,动作也略显委琐。评论中我们都以为这是一副真正的照片,一副真正的社会记录。然而强调“关注人文、关注社会”的老师却说,这副照片“没劲”!我们诧异非常.“你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是帮助?是揭发?是关注?还是怜悯?你到底对他的生活了解多少?你对他起到了多大作用?如果没有,请不要打搅他。”老师平静的说道。闻其言语,我们沉默了许久……
今天看到《乞丐》,我相信这才是老师所说的帮助,不仅仅是记录,而是真正的去理解、去沟通、平平实实的发掘真实,实实际际的提供协助。而非那些“不怀好意”的猎摄,“高高在上”的施舍,为了名、为了利、为了哗众取宠。
那种所谓的关注照片,现实中其实并不鲜见,照片往往充满了血、溢满了悲、浸透了可怜,但除了短暂的震动,打动我的却实在不多。以至于一直在怀疑,是否自己开始铁石心肠?是否开始麻木不仁?
而《乞丐》,使我看到一个客观的生活状态,没有丑化、没有修饰、没有扭曲、没有怜悯,看到一种平等的交流、慎重的记录,没有夸张的镜头运用、没有刻意的光影运用,却如此对比强烈,语言生动,一种久违的朴实打动了我,让我久久难以平静。相信这种片子是可以留住历史的,是可以承载责任的,相信这,也能真实的打动很多的其他人。
还记得老师曾对我的风光片子说过:“没劲!几十年前我就拍过,和你的没有什么大区别。人之于历史沧海一粟,风光你能拍出如何的花样?而人是变化的,是最鲜活的,会生老病死,会变化消失,人文的东西才可能迅速发光,才有可能成为历史……”听此言,我内心一直是抵触,固执的认为发现美好有什么过错,而人却多丑陋,多没劲。
然而今天,我终知道了自己的浅薄,一直以来“以情寄物”的高雅,实际是一种简单的逃避和自娱自乐,非勇者所应为,也非社会所极需!身边的糖水图片实在是太多了,多得难以计数,而传递真实的照片,又有多少?自己的糖水图片,除了娱乐自己、愉悦眼睛外,其他还能何用?拍这样的片片,与废品有何区别?
照片是一种语言,一种凝固瞬间的语言。语言是需要沉淀、需要积累、需要发现、需要生活的!而好的语言,多平实、多厚重,以情动人、以意感人,那些辞藻华丽的,多是经不住时间的推敲。好照片理应如此!
我想,我知道了自己镜头的方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