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Q东周》自序

(2014-10-22 15:35:15)
分类: 散文(旅途撷卉)

Q东周》自序

我有点像宋襄公,自我感觉很伟大。我认为自己发明了一种史无前例的讲史方式:专题式讲史法。

我在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文学班授课。历史班的教师因身体原因不能授课了,学员们要求我把历史课也担起来。盛情难却,我只好从命。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老干部大学的学员对娱乐性的要求较高,我这种曲艺作者兼演员出身的教师还是能满足学员要求的。而在讲东周史的时候,我却碰到了难题。

东周是乱世,特点是头绪繁乱。按《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编年的体例讲,肯定不行,没人爱听。《国语》、《战国策》的国别体例呢,好一些,但一片一片的,不成系统。《史记》的纪传体从单个人物来看是成系统了,但总体不成纵的系统。《东周列国志》虽不是史书,但是史书式小说,这种体例与上述的相比,还是较好的。但这种体例也有头绪繁多的问题。我想到纪事本末体史书。(这种史书最早从三国分晋开始,没人写春秋,且战国部分也很简略。)从讲课的角度看,这种体例其实还是最好的。不过,从实际考虑,有的重要人物一人多事,却是以人为线组织材料好。反复考虑,我觉得不如搞成专题式:以人为线或是以事为线,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各专题之间若有重复,可以有繁有简;既要考虑专题本身,也要考虑各专题间的联系,总体形成一个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以人或事形成专题,若有重复详略适宜,总体形成纵向体系。

在讲东周史的结构上,司马迁进行了第一次革命,蔡元放进行了第二次革命,笔者进行了第三次革命。如果有不当之处,我觉得应该在这种框架内寻求更好的处理方法,问题不在这种结构本身。

另一个问题是,正史记述一般较简略。要想讲得生动有趣,只照搬正史是不行的。但既是讲历史,就不能任意发挥。所以原则应该是:大事、情节不虚,细节、对话不拘。在这方面,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以及贾志刚的《说春秋》等都做出了努力,我吸取了他们的一些东西,在此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