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偶感
(2014-09-04 15:44:31)
标签:
佛学 |
分类: 散文(旅途撷卉) |
一个人的书法水平取决于先天与后天的结合。即使有很好的天赋,没有后天的努力,也不可能成功。天赋差些,只要肯付出更多的汗水,也是可以成功的。董其昌幼时字写得丑被人讥笑,后发奋终于成为大家。非常努力又写不好字的一般是因为练习不得法,“朽木不可雕”的是极个别的。当然,这里说的天赋不是指智商,而专指书法方面的禀赋。
写字姿势大致正确即可,不必过于苛求。据传,某书法家幼时练字,师父趁其不备,猛抽其笔,抽出时即令其握紧再练,直至抽不出,写的字方能力透纸背。这只是个传说,其实,若真将笔握紧到这种程度,是写不好字的。
有人主张练字重笔画轻结构,我不赞同这种观点。曾见有人模仿某书法家的字,笔画风格倒是蛮像,而结构总有弊病,内行人一眼望去,便知是低水平模仿者的作品,美感相距何止十万八千里!所以我认为应该结构笔画并重,甚至结构更重要些。譬如一个美女,线条五官姣美,就是头发蓬乱些,衣服针脚不细密,仍不失为美人。
有一种传统说法叫“楷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奔”。说是站稳了才能走好,走好了才能跑。这是个蹩脚的比喻。立、行、跑之间确有循序渐进的关系,而从习书角度来看,各种书体之间却是并列关系。各书体既各有自己的特点,又有相同点,如结构基本原则。因性格气质等原因,甚至有能写好行书而写不好楷书者,如唐寅。我是先行后楷,练行书时的一些心得亦可用到楷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