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钟山记》赏析

(2014-01-07 14:32:25)
标签:

文化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石钟山记》赏析

《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有相似之处:都是记叙与议论相结合。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哪里不同呢?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再分析。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王安石、柳宗元 欧阳修、三苏、曾巩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婉约派:李清照、柳永、秦观、周邦彦等)苏轼会玩文学,不会玩政治。改革派王安石执政时变法,他反对,贬出京城,因乌台诗案进了监狱,差点丧命。后来王安石倒了,保守派司马光执政,让苏轼回来了。司马光废除新法,苏轼站出来,说新法也有合理的,不能全废。司马光又把他撵走了,流放到海南。苏轼有个小妾,比苏轼小26岁,是苏轼红颜知己。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知我者,朝云也”当代女散文家刘艳琴写了一篇散文:《来生便嫁苏东坡》,称赞苏轼率真钟情。我读后甚为感动,便写了一篇《来生便娶刘艳琴》,其实是文学评论。刘艳琴看后给我说:“艳琴向您鞠躬了!”其实我们都应该向苏轼鞠躬。苏轼曾多次来到许昌。这次西湖公园升级改造,建了小苏堤,我们许昌人就更记住苏大哥了。

分析:

1节:

1、写什么?(怀疑二说)分几层?(两层:(一)疑郦说 (二)疑李说)

2、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议论)

3、与下文有何联系?(为下文写“察”作铺垫)

2节:

1:写什么?(实地考察)分几层?(两层:(一)发现声源之前;(二):发现声源)第一层分几小层?(3小层:1、探访缘由;2、小童扣石;3、绝壁见闻)第二层分几小层?(3小层:1、石穴罅中的“噌吰”之声;2、大石中的“窽坎镗鞳”之声;3、语迈作结)

2、为什么要渲染绝壁下的阴森恐怖气氛?(因此士大夫不至,浅人妄说遂行于世。)

3这节用哪种表达方式?(记叙)

3节:

1、 写什么?(考察感想)

2作者认为,世人不明白石钟山命名由来的原因有哪些? 言之不详,人常疑之;不肯夜泊,故莫能知;虽知而莫能言;斧斤考击,以讹传讹。

全文总结:

三段之间怎样互相联系?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同《游褒禅山记》相比有哪些异同?
      说明一点:明清时有人认为苏轼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但苏轼不轻信旧说、有疑必察和强调实践、不主观臆断的态度是应该肯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