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赏析
(2014-01-07 14:32:25)
标签:
文化 |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
《石钟山记》赏析
《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有相似之处:都是记叙与议论相结合。但二者又有不同之处。哪里不同呢?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再分析。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王安石、柳宗元
分析:
1节:
1、写什么?(怀疑二说)分几层?(两层:(一)疑郦说
2、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议论)
3、与下文有何联系?(为下文写“察”作铺垫)
2节:
1:写什么?(实地考察)分几层?(两层:(一)发现声源之前;(二):发现声源)第一层分几小层?(3小层:1、探访缘由;2、小童扣石;3、绝壁见闻)第二层分几小层?(3小层:1、石穴罅中的“噌吰”之声;2、大石中的“窽坎镗鞳”之声;3、语迈作结)
2、为什么要渲染绝壁下的阴森恐怖气氛?(因此士大夫不至,浅人妄说遂行于世。)
3这节用哪种表达方式?(记叙)
3节:
1、
2、作者认为,世人不明白石钟山命名由来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总结:
三段之间怎样互相联系?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同《游褒禅山记》相比有哪些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