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新芬原型作品的得与失

(2013-04-22 15:13:21)
标签:

文化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http://img1.gtimg.com/ent/pics/20738/20738879.jpg

近日,因要写一个以残疾人妻子为模特的剧本,我将以吴新芬为原型的电影《加油,新芬》和电视连续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看了一遍,对剧本有一些想法,谈出来与朋友交换一下意见。

《加油,新芬》有一个情节改得很好。素材是吴新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年后,得知王俊景负伤,前往西藏。电影里改为:吴新芬在大学毕业前夕将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时,得到王俊景负伤的消息,冒着拿不到毕业证的危险,毅然前往西藏。创造特定环境,对塑造人物起了很好的作用。

但从全剧来看,缺乏矛盾冲突,缺乏跌宕起伏,不像故事片,倒像是演员演的纪录片。说句尖刻的话,随便找一个从未写过剧本的中学生就能写出这样的剧本。我甚至怀疑,拍这部片子根本就没有文字剧本,只是按照想法拍了下来。

片子的歌舞因素显得勉强。如果这部片子就是歌舞片,那能让人理解。但它不是歌舞片,而是在故事片中加上了歌舞因素,让人觉得剧中人物不像正常人。

既然不是纪录片,我想还是不用真实姓名为好。例如写到吴新芬结婚,爹生她的气不来参加婚礼。虽说不上是侵犯名誉权,但总觉得有些不妥。

我对电视连续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的剧本很赞赏,感觉是按艺术规律创作的。按素材,王俊景负伤前与吴新芬是见过面的,吴新芬是听到王俊景负伤的消息后前往西藏的。剧本中写成:林晓敏要到西藏与吴大龙见第一面,吴大龙去接她,半路上抢险受伤。这就增强了戏剧性。林晓敏和吴大龙照顾病友的小孩念念,原来以为是赞扬他们的爱心。后来林晓敏到柳一针家屡屡遭拒,也只以为是写林晓敏的爱心。后来念念随姑姑见到林晓敏,林晓敏才知道念念姑姑就是柳家拒绝她的人。这是巧合法。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因为念念姑姑并不是柳一针,柳一针是念念的父亲,正在监狱服刑。这样剥茧抽丝慢慢抽开,并设置悬念:柳一针因故伤透脑筋,不愿再给人治病:让正在服刑的犯人行医,也不好办。这就步步吸引观众。其他互相隐瞒的情节也都很有戏剧性。

电视剧里有一句话我觉得不妥。林晓敏说:大龙的爹是个农民,医院里有了什么事,他都不能拿主意,我不能离开这里。我以为:农民只是一种职业,跟智商、决断能力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让八亿农民听起来心里不爽。

过去我一直认为电影比电视剧拍得精。但这次却出乎我意料之外。我想,并不是搞这部电影的人没水平,大概是为赶时间完成中心任务而搞了个急就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