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 |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
儿子要调座,家长忙“表示”。座没换成不说,送出去一千元的购物卡,老师给退回三千!
老师为何赔两千元也不给学生调座?我们不知内情,只能猜测老师。
A、反腐型。这个老师对社会上送礼行贿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认为绝不能让其污染了学校这块净土。他对家长进行考察,清正廉直的家长学生坐好位置,有过送礼行为的(不管是给老师送还是给别的什么人送)家长,就让学生坐差位置。原来没搞清楚后来清楚了,再调。
B、尊严型。这个老师只在教师节时接受家长的礼物,认为这是对老师职业的肯定,是维护了教师的尊严。而其他时间送礼则是心怀叵测,特别是用驴时才撒麸式的送礼更是对老师的亵渎。
C、唯成绩型。这个老师是按学生成绩安排座位的。成绩好的坐好的位置,成绩差的坐差的位置。每次考试后根据新的成绩调换座位,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学生成绩好的家长不必送礼,学生成绩差的送礼也不收。因为学生成绩才是关乎老师前途命运的大事。不说晋级提拔,要是聘不上,饭碗就砸了,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啊。你那一张购物卡算个鸟!
D、势力型。这个老师是根据家长在社会上的地位来决定学生在教室里的位置的。家长有权有势,学生位置就好;反之就差。有权有势不用送礼,没权没势送礼也不要。家长提拔了学生也提高,家长贬职了学生也降低。你别骂他是势利眼,他有苦衷。至少他要保住自己的饭碗不被敲掉吧。
E、灵活型。根据对家长的观察和了解,有的家长送礼可以收,有的家长送礼不敢收。有的家长送礼之后,会到亲戚、朋友甚至领导、媒体那里四处宣扬,这样的家长送礼谁敢收?
F、马大哈型。a、老师的老公(或老婆)这日轮休,把这张一千元的购物卡花掉了,把自己单位发的(或者有人送的)三千元的购物卡放到了原来的地方。老师退卡时没细看,误以为此这卡为彼卡。b、另一学生家长为给学生调位送给这位老师一张三千元的卡。老师要把这两张卡都退掉,互相之间搞错了。那个家长也在纳闷:既然不答应给孩子调座,为啥要收两千元呢?
前五种情况,老师加翻退卡的目的,就是要让家长知道,我不稀罕你的钱,你别送了。免得家长误会老师是嫌送得少,增加数额再送。
给不愿接受家长礼物的老师介绍一种避免尴尬的方法:每周让学生换一次座位,向前移一排,并向右移一个位置。(第一排移至最后排,最右移至最左。)如此循环往复,每个学生都把教室内前后左右位置坐遍。用这个方法调位置,就不会有哪个家长再去缠着老师调位了。
这个方法不是我发明的,是优秀老师被逼出来的。家长送孩子上学,面临三大战役:选校、选班、选位。可以说,优秀学校里优秀老师的班里的学生无一没有背景,家长无一不舍得花钱。如果你是这个班的老师,你怎么办?当然这个办法也有缺点,视力不好的学生没法照顾。但若照顾了,就会有许多家长以此为理由要求照顾。因此,还是不照顾吧。不然,光应付送礼就叫人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