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校规限定男女生距离60厘米妥否

(2011-08-28 09:23:17)
标签:

校园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1-08/27/121919767_31n.jpg

某高中学生手册中规定:“除在正常教学、集会外,男女同学在教室、楼道、校园交谈,距离不小于60厘米;地点应选择在校内别人看得见、明亮的公共场所。”除了这条外,还有:“男女同学在交谈过程中,不允许存在任何身体接触,如拉手、拥抱、互相拍打等肢体接触行为,男女同学不得在校园内结对散步、拉拉扯扯、打打闹闹,男女同学不能在学校餐厅或其他地方结对就餐,更不能在就餐时出现交头接耳等亲昵行为。”此举在网上引起热议。

学校的出发点是为了防止早恋,这种用意无疑是好的。早恋的危害不可低估,它会影响青少年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容易使中学生产生越轨行为,甚至有可能导致犯罪。但如此规定是否妥当值得商量。

我们来看下面的事例:中学生小涛想在母亲的提包里找钥匙,却发现母亲的提包里有一封信,已经拆开了,上面竟写着自己的名字。等母亲回来后,小涛问母亲为什么拆他的信件。母亲却说,不要以为信上写的是英文她就看不懂,以后不要再和那个女孩儿通信就行了。小涛连忙向母亲解释,信是同年级的丽丽寄来的,是邀请自己去她家讨论学习英语的问题,而且,女孩儿的父亲是英语老师。但母亲听后却说:“别瞎编了,真不像话,竟然早恋!”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小涛的母亲总是以车轮战术对他进行“早恋”是错的轰炸教育。有一天,小涛对丽丽讲了发生的一切,丽丽很同情小涛。小涛心想只有丽丽理解和信任他,从此,只要有了烦心事,他就告诉丽丽。终于有一天,小涛给丽丽写了个字条:“I Love you deeply(我深爱着你)。”丽丽也给小涛写道:“I Love you too(我也爱你)。”母亲终于逼着小涛走进了早恋。这个事例说明什么呢?防治早恋也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导不宜堵塞。

早恋是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异性相吸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有情感的人更不会例外。青春期的感情萌动是成长发育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正常的情感萌发,学校和老师应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视为洪水猛兽,必欲除之而后快。情感上的问题不是下命令就可以奏效的,靠规定根除是不现实的。与其穷追猛打,不如实话实说。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老师在学生中的相对权威,学生尊重老师的意见。然而早恋是一处敏感地带,有早恋现象的学生在师长面前也会矢口否认,他们不愿老师盯着这档子事不放,说得多了会误认为老师有意找茬。学校和老师应该公开承认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并把这一观点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理解他的,以便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老师可利用讲座、咨询等形式,从心理方面多视角的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用科学知识帮助他们解读青春的疑惑。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分散他们情感的单一取向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怎样才好,大家都可以积极探讨。不过,我觉得,上述校规用心良苦,却会引起学生反感,效果未必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