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交通运输宋体公交公司第一部分公交车 |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
近两天,某市公交门事件在网上沸沸扬扬。语文教师讲课文要先划分段落层次,咱们按经过把这件事划分一下。第一部分:事件的开始。有两个版本。司机师傅版:一对大学生情侣上车后,坐在他右后方的座位上卿卿我我。男生一直在把女孩的衣服往下拉,女孩子还一直‘啊啊’地大声叫。大学生情侣版:女孩脸上长了青春痘,感觉很疼,就让男友帮忙挤一下下巴上的青春痘。第二部分:事件的发展。也有两个版本。师傅版:司机停下车教育小情侣,让他们注意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必须得当。随后,双方发生争吵。情侣版:没讲这个情节。第三部分:事件的高潮。情侣版:司机呵斥他们下车。后来干脆对骂起来。师傅版:没讲这个情节。第四部分:并非结局:小情侣向公交公司投诉。公司也已对该司机发出通告。公司规定,司机被投诉一次罚款两百块。该司机提出辞职。
这件事上升不到法律层面解释,只能在道德层面解读。
咱们用语文老师分析课文时的串讲法来讨论一下。
第一部分。如按照情侣版提供的内容,这不算什么事情。但据推测,可能不是这么简单。否则,司机师傅就管不胜管了。师傅版语焉不详。“把衣服往下拉”是怎么回事?如衣服上有了褶皱,往下拉平,这也算不了什么事儿。但要拉住领口往下拉,此处有奇峰,躲在云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就不雅了。或者拉住下衣往下拉,春光乍泄,一现桃花潭水深千尺,就更不能让人接受了。可能拉了,还没出现这种结果,师傅不能忍受了。女孩啊啊叫,从叫声的内容来说,是欢快地叫,惊恐地叫,还是淫声浪气地叫?后者不能让人忍受。但这问题说不清楚,因目前世界上可能还没有仪器可以鉴定这项内容。从叫声的大小来说,如声音小就无可指责,因无公交车不让说话发声的规定;如声音大就不好了,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是文明表现吧?当然,超过多少分贝算是大声,也无具体规定,全靠自己心领神会自觉遵守公德了。
第二部分。师傅版内容情侣虽未认可,但似为真实。司机训斥的可能性大些,一般不会第一句话就叫下车。司机要求情侣在公共场所行为得当,这话的内容是不错的。但估计师傅的态度不会是和蔼的,语气不会是温和的,不然不会引起争吵。如果师傅注意一下态度语气方式方法,批评得小情侣心服口服,就值得称赞了。但我们又不能苛求师傅。人家是公交司机,不是政工人员或教育家。不过,小情侣是大学生,能否表现得有些修养?即使不接受批评也可以绵里藏针地回应,干吗要吵起来呢?
第三部分。情侣版说的可信。一是师傅未否认,再是说对骂而未说司机骂他们使人感到客观。司机要情侣下车这话说得不对。如果是你自己的私车,别人趁车,你不想让他趁,让之下车是可以的。但这是公交公司的车,公交公司也是为市民服务的,公司经理也无权让乘客下车。司机只有开车权,没有不允许乘客坐车的权力。何况不到站点停车也不对。除非犯罪分子行使犯罪活动,这时须停车让他们下去才能保障乘客安全,才能这样做。对骂就两败俱伤了。谁先骂的不清楚,但还骂也不对。从小情侣方面说,你们是大学生,公交司机一般是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你们和他对骂,不是在降低自己的修养层次吗?从师傅来说,你是60后,他们是90后,论辈分,他们至少问你叫叔,你和他们等同地骂,你就吃亏了。你们不是都在损毁自己的形象吗?
第四部分。情侣投诉有他们的自由,但公交公司的规定不合理,不能一投诉就罚款,而应经过调查,司机有责任才处罚。如果司机与邻居因楼上小孩拍球楼下响雷发生了矛盾,邻居想报复,到公交公司投诉这个司机态度不好,实际他根本没乘车,公交公司也要罚师傅200元吗?师傅辞职实际是一种反抗行动,认为自己无错却要受处罚,以此表示不满。我劝师傅别感情用事。一是要考虑,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没有更合适的工作?有,当然好。例如到情侣所在学校应聘校长,或竞聘本市负责公交工作的副市长,成功了,就不用开车了。要是没希望,恐怕还是开车的好。再是要考虑,换个新地方,还有同类的事,你怎么办?当然,如果你昨天彩票中了大奖,不用再工作了,那也可以。
归纳:由于人的性格、经历、受到的教育和环境熏染的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存在差异和矛盾。恐怕若干年后还会是这样。为了创建和谐社会,做事情时不要总想:“我想怎样就怎样,谁能把我怎么样?”应该想:“别人喜欢怎么样?我在人心怎么样?”整个社会和谐了,大家心情愉快了,人人工作顺利了,我们健康长寿了。朋友,你说四不四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