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生毒死同学事件之我见

(2010-12-05 17:00:51)
标签:

宋体

嫉妒心理

小方

未成年人保护法

心理学大辞典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初中生小方与小明、小亮既是同村人,又是同校同学。小明学习成绩优秀,他的学习成绩一般,家长常拿小明与他作比较,他很烦,产生了要让小明“从地球上消失”的念头。案发半个月前,小方在集市上购买毒狗药。数日前,小明、小亮到他家喊他一起玩儿,他将药投入一个塑料杯内的啤酒中,装入口袋,然后三人一起到山坡玩耍。在玩耍时,小亮发现了小方带的塑料杯“饮料”,先喝了一口,因难喝吐出一部分;小明接过塑料杯,毫无防备地喝了几口,很快出现中毒症状,抽搐昏倒在地。小亮要回村喊人抢救,小方不让,二人发生争执和厮打,小方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将小亮手臂划伤,厮打中小亮毒性发作倒地昏迷,后亦死去。小方涉嫌故意杀人被依法刑事拘留。

    某资深心理咨询师认为:拿自家孩子的短处比同学的长处,这是教育之大忌。其直接恶果是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只能看到自己的短处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形成自卑感,对“榜样”敌视和仇视,甚至是报复。

    对这位专家的看法,我不敢苟同。

    不能笼统地说,拿自家孩子的短处比同学的长处,这种教育方法就是错误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没有错。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向他们讲那些优秀人物的事迹,包括身边的优秀同学。对成人也是如此。为什么要宣传孔繁森、任长霞?就是为了让我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努力向先进看齐,总不能说不该宣传,因为宣传的结果会使大家痛恨这些先进人物吧?几年前某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女学生把一个比自己学习好的同学毒死了。事前,无论家长或老师都没有给这位下毒的学生提到过那位学生,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的情形?优劣是客观存在的,家长否认了,回避了,学生就意识不到了?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不是该不该比的问题,而是比了以后怎么办的问题。

    上述学生之所以采取了错误的方法,是因为他们比了之后产生了嫉妒心理。《心理学大辞典》中说: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时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嫉妒心理是由猴王心理与报复心理合在一起形成的。人一生下来,就具有强烈的自我为尊意识,这就是猴王心理。当与自己处于同一领域的竞争者表现得比自己优秀时,自己的猴王心理就会受挫。报复心理使人对嫉妒对象采取报复行动。这里有个问题需要答复:不如那位被害同学学习成绩好的决非一人,为什么别的同学没有这样做呢?因为嫉妒心理的程度因人而异,克制能力也因人而异。

    要教育孩子以正确方法对待先进。有个故事是这样讲的:老师在地上画了一条线,问学生:怎样把这条线变短呢?学生把线抹掉了一节。老师摇摇头,又画了条更长的线,说:与这条线相比,原先那条线就短了。做人也是如此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使自己比别人长,好办法不是把别人截短,而是让自己更长。      

    要教育孩子对先进不能嫉妒,这样纯害无益。莎士比亚说: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这个妖魔会导演各种卑劣手段去破坏别人的幸福,咬死别人;会让自己体验不到人生的乐趣,用心灵疾患引发躯体上的病疴,吞噬自己。如上例,小方夺走了小明的生命,自己得到了什么呢?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判不了死刑,教养总逃不了吧?

    附带说一点,还要教育孩子避免别人嫉妒自己。孔子说: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情;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被簇拥在鲜花与掌声中时,需谦虚、谨慎。对别人的嫉妒不必锱铢必较,要以德报怨,爱心感化。这样就可以避免伤害。

    拿自家孩子的短处比同学的长处,这样做没错。关键是要鼓励其努力向先进看齐,而不能埋怨、责备,激起其怨恨、嫉妒心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