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
近日,杀害少女Y的犯罪嫌疑人D落网。D原在某中学高三年级尖子班就读, Y的父亲是他的班主任。由于D学习成绩下降,在高三下学期被调到普通班,他觉得很被人看不起,索性放弃了学习,最终因成绩太差没有参加当年的高考。看到周围同学兴高采烈地讨论高考试题,自卑之余,他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而将自己不能读大学的原因归咎到班主任身上。他认为如果不是班主任动手脚,自己就不会被调班,也就能上大学了。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只要见到当初一起念书后来考上大学的同学,他就会萌生向班主任泄愤的念头。当年同学放暑假回来,大家见面后,D更难平抑心态。他带着刀来到班主任家,敲开门后见到只有Y一人在家。他想,既然班主任不让他读书,他就让班主任的孩子也读不了书。趁Y不注意,他一刀又一刀戳了过去。
这个事件是由中学设快慢班引出来的。
快慢班是个很好的辩论会题目。
如果抽住正方,我会说:
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不同要求。初中学生要升高中,有的学生目标是一类校,有的目标定在二类校。高中学生有的目标定在一本,有的争取二本。放在一个班里,如照顾差生,优生就会吃不饱;若照顾优生,差生就会消化不了。而分了快慢班之后,就会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
鼓励竞争。成绩好的进快班,成绩差的进慢班。成绩是唯一标准。快班学生如果赶不上,就要降到慢班;慢班学生成绩好了,就可以进到快班。这样就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优生及其家长要求强烈。除分层教学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差生一般纪律也差。在不分快慢班的情况下,各班都有差生,影响学习环境。如这个学校不分快慢班,优生就会流向分快慢班的学校。
D属于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从这里暴露,也要从那里暴露。
如果抽住反方,我会说:
分快慢班明显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产物。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人才,不仅仅是为了升学。分快慢班之后,把好老师配到快班,一切向快班倾斜。这就造成了教育上的不公平,剥夺了慢班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其他地方不公平现象已经够多了,难道被称为净土的教育也要制造不公平吗?
分到慢班的学生、老师都抬不起头来,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有的学生破罐子破摔,索性不学了。快班里的拽尾巴生在周围都是优生的情况下产生自卑感,若不分快慢班,他们是中等生,倒有上进心。
有的分数不够而有后台的学生为了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走后门进快班。分快慢班成了滋长腐败的温床。
不分快慢班,会出现这样的杀人事件吗?
如果当主持人,我会说:
只要按分数招生的制度不取消,快慢班不管有多少不合理性,都会存在下去。而按分数招生的制度又不能取消,否则出现的将是更大的不公平。所以,普通生、差生及家长要接受这个现实。
若分快慢班,就要绝对按分数划班,分数不够的坚决不让进,分数够的不能因其他原因调出。
做好思想工作,让大家接受这种做法。通过分快慢班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而不是产生负面情绪。
无论您是否同意我的意见,我觉得有一点是事实:尽量这样去做,可能会河蟹一点,像D那类事件就会少发生或不发生。
为方便您为我新浪博客5周年参赛作品《世人都说新浪好,男人生娃心醉了》(置顶)投票,于此设立一个窗口。谢谢投票(鼠标点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