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种新型的超新星?

标签:
it |
分类: 星空的感觉 |
转载自【中国天文科普网】 原译者:Melipal 原链接:http://www.astron.ac.cn/bencandy-3-3144-1.htm
在我教授的高中课程中,一切进展顺利。最近我教给了他们关于超新星的东西,告诉他们为何超新星只有两种类型。其中一类发生在大质量单星的核心发生坍缩的时候(II型,以及不太常见的Ib以及Ic型),另一类是在双星系统中的白矮星通过吸积伴星的物质增长到过于庞大致密的时候发生的(Ia型)。
一个学生坚持问到:“你确定只有两种基本类型吗,贝蒂先生?”
“是的。”我肯定地说。“这就好象是黑与白。香草与巧克力。夜与昼。”
“II型与Ia型。”
http://www.astron.ac.cn/upload_files/article/3/8862_20100525220542_32qqf.jpg
超新星2005E(箭头所指)发生在宿主星系NGC 1032的星系晕中,这里距离核区有大约75万光年。(图片提供:SDSS / Lick Observatory)
所以我求求你:不要把上周出版的那期《自然》杂志拿给我的学生看。在那期杂志中,观测者描述了近年出现的两场恒星爆发,它们都与已有类型并不相符。爆发的冲击波并没有预期的那样明亮,它们也并没有将足够多的内部物质抛洒到周围的星际空间中去。
天文学家说,最可能的原因是存在第三类恒星爆发,之前它们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关于这些砸场子的不速之客的来源,人们却没有取得一致。
由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哈盖伊·B·佩雷兹(Hagai B. Perets)领导的研究小组对超新星2005E进行了分析,它是在鲸鱼座的旋涡星系NGC 1032中爆发的。从技术的角度上看,这次爆发发生在星系晕中,那里很少有新的恒星(无论质量大小)形成。同样奇怪的是,这一事件涉及某种双星系统。由于超新星仅仅抛出了相当于300倍木星质量的物质,佩雷兹的小组得到的结论是,这一事件涉及一颗仅有外层遭到破坏的白矮星。
http://www.astron.ac.cn/upload_files/article/3/8862_20100525220552_up2yd.jpg
超新星2005E(红色星号所示)抛出的物质要比已知种类的超新星典型值少得多,亮度也暗得多。(图片提供:H. Perets & others / Nature)
然而由广岛大学的川端弘治(Koji Kawabata)领导的另一个研究小组认为,他们被一种新型的单星告别演出所迷惑。他们监测的超新星是2005cz,它发生在椭圆星系NGC 5489中,它的氦元素丰度很高,这说明它的可能成因是核心坍缩型爆发。他们称,SN 2005cz亮度只及预期20%的原因是,其前身星的质量仅仅在所需下限(8倍太阳质量)之上——而先前观测到的所有其他的II型超新星都处在下限之上很多。
无论最后成因怎样,我希望这些研究者们都应该给我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