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子故居五夫镇

(2012-11-29 02:06:46)
标签:

武夷山

朱熹

紫阳楼

孔圣人

理学家

朱 子 故 居 五 夫 镇

 

    据武夷山不远有个小镇名为五夫镇。其镇随小,因为南宋理学大家在此讲学生活四十年被称为朱子故里而赫赫有名。

    据朱子故里不远,茂密竹林簇拥着五颗笔直的红杉,彰显着广大与正气。

朱子故居五夫镇

    穿过荷塘,跨过一条小河,万丈红豆树下,便是朱子居住和讲学的【紫阳楼】。故朱熹曾有《观书有感》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子故居五夫镇

    名为紫阳楼,外面却看不到楼。灰瓦白墙的小院,简约朴实。就连精巧的的小院门,也显得典雅别致与众不同。

朱子故居五夫镇

    原来,小院里的建筑是前面平房,后面是二层楼。进了正门穿过小小庭院,便是朱熹的敞开式客厅,两侧分别是书房和卧室。而客厅的背面则是朱熹供奉先祖的祭龛。

朱子故居五夫镇

    朱熹先祖朱古僚唐末从吴郡迁至徽州婺源,朱熹祖父于北宋末年入闽。故灵龛对联暗藏“紫阳”二字,皆因婺源有“紫阳山”,表示不忘祖宗之意。后面楼下住三个儿子,楼上住三个女儿。

    朱熹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独尊孔圣”,从此改变了既往“百家并举”的学风。给皇权不可侵犯树立了理论基础,从而大大延续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寿命。但他毕竟是孔孟之后最重大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五夫镇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因为宋代以来抗金名将刘合、吴介、吴遴、刘子羽和理学家刘子翠等人皆出于此。故名五夫镇。而朱熹在这些古人中名气最大,所以五夫镇又被称为朱子故里也就名至所归了。
    五夫镇里有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因为当年朱熹讲学总从此巷经过,后来便称此巷为朱子巷。

朱子故居五夫镇   朱子巷一端通往兴贤古街。兴贤古街里的兴贤书院,是朱熹当年讲学场所,自然是五夫镇最重要的古迹。

朱子故居五夫镇

    书院门楼屋檐顶上供奉着“状元、榜眼、探花”三顶乌纱帽,至今仍然清晰可见。
门前地面用碎石拼成大大小小许多钱型图案,大约从古至今人们都明白”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个朴素的道理。可惜书院不开门(据周围街坊说极少开门),只好从门缝中窥探一眼了。

朱子故居五夫镇

   这条古街现在称为五夫里。街上有不下五处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高大的门楼牌坊深宅大院随处可见。

    偌大的刘氏家祠豪华威严,大门牌坊上精美的雕刻显示着当年主人家的辉煌和财富。如今妇女们在这里精选茶叶,也不浪费祖上留下的豪宅。

朱子故居五夫镇

    五夫里有五口井。最早的似乎是雍正年间的。朱子故居五夫镇

    这些井至今仍然为居民饮水所用。所以在两口井里有鱼儿在自由的游动也就不足为奇了。朱子故居五夫镇

    当然,这里有一口井与众不同。其它四口井都是圆形的,唯有这口井是方的。但更重要的是,这口井是当年朱熹赈灾放粮所在的粮仓用水之丼。石碑记载道光23年8月重修的字样还清晰可见。

朱子故居五夫镇

    现在人称朱子社仓的,其实应该是五夫社仓。不过因为朱熹大名,所以都叫朱子社仓了。社仓现已无存,只留名号而已。

朱子故居五夫镇    奉旨建于大清光绪16年的连氏节孝坊,门楼坊额《圣旨》二字彰显皇恩浩荡。砖浮雕上人物故事,祥禽瑞兽,栩栩如生,工艺精湛,至今保存完好。朱子故居五夫镇

    就连河上小桥桥头的装饰都颇有点儿味道。朱子故居五夫镇

    街上家家户户似乎都是大门敞开,游客可以随意进去看看。甚至有人家主动邀请我们进去喝茶。虽然看起来人们生活并不富裕,但人们却也健康快乐,满意自足之情溢于言表。在一户人家,居然还看到正面墙上张贴着巨幅十大大将的创意画像,走南闯北,我还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画像。

朱子故居五夫镇

      这就是五夫里。

朱子故居五夫镇

    藏在深山人未识。有幸看到这样深厚底蕴的古镇,真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13年元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