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舞剧上海内蒙古锡盟草原记忆万玛尖措文化 |
分类: 文体 |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3000名上海孤儿生命受到饥饿的威胁。在周恩来总理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主席的亲切关怀下,这些孤儿被送到内蒙古大草原,在草原额吉、阿爸领养抚育、精心呵护下长大成人。在那个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的年月,草原母亲为了抚养孩子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困苦,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在刚刚开幕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内蒙古锡林郭勒民族歌舞团的优秀艺术家们把50年前在草原上发生的那个令人柔肠百转、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演绎为一部大型舞剧《草原记忆》。而我则去享受了这美好的夜晚。
http://s7/middle/537c8582tc1f9e138dbc6&690
《草原记忆》汲取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生命甘泉,充满浓郁的草原气息和民族特色。
非常值得一说的是,该剧执行导演是获得过国内外专业舞蹈大赛12枚金奖,享誉舞蹈界的藏族舞蹈家万玛尖措。以一位藏族舞蹈家做内蒙古舞剧的执行导演,实在是极具想象力的大胆的决策。而万玛尖措也没有辜负锡盟人民的重托,为这部舞剧编导了雄浑大气,美丽委婉,既时尚又充满古典,既现代又不失传统的真正蒙古族舞蹈。
http://s16/middle/537c8582tc1f9ced59adf&690
舞剧的故事,是讲述蒙古族同胞为了帮助、养育汉族孤儿,以情动人组成两个民族合一的家庭,书写了蒙、汉两个民族不能割舍的血脉情缘。剧中从孤儿巴特尔被摔坏了从上海带来的心爱的口琴引起冲突,母亲额吉为保护初到的巴特尔与自己的恋人宝音争论;彻夜缝制蒙古袍;在狂风暴雨和狼群中救助孤儿;为孩子的成长欢欣鼓舞;并为了在暴风雪中救护孩子而献身等,勾画出草原母亲博大无私的母爱以及孩子们对草原的挚爱和永久的记忆。
http://s8/middle/537c8582tc1f92c744487&690
看蒙古舞,总会不由想起年少时看过的草原上乌兰牧骑。今日的《草原记忆》早已完全不同于当年的乌兰牧骑。无论是舞蹈、音乐、服装、舞美、灯光、音响......都是美的享受,不愧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
http://s5/middle/537c8582tc1f9dfefa564&690银碗舞
http://s6/middle/537c8582tc1f9d0e6f715&690马鞍舞
http://s8/middle/537c8582t79cc1e0cea07&690额吉与宝音刚强与柔美的恋舞
http://s7/middle/537c8582tc1f9d0c02c56&690
极具想象力的赛马舞
http://s12/middle/537c8582tc1f9d05fb56b&690
那达慕盛会的摔跤舞
http://s3/middle/537c8582t79cc1e122792&690
额吉的独舞
http://s8/middle/537c8582tc1f92be93d47&690
祭敖包舞
http://s4/middle/537c8582tc1f92be290c3&690
极其传神的暴风雪舞
http://s4/middle/537c8582tc1f9d0b4be63&690
不仅是舞剧本身,锡盟的朋友们连节目单的制作也颇费匠心,你看这节目单上面简单地一裁,立即就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座蒙古包的剪影!
http://s8/middle/537c8582tc1f9eee6e187&690
而整个晚上最最让我意外的是,我们每个观众都得到了一把口琴!
http://s8/middle/537c8582tc1f9eef24bf7&690
口琴的背面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