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欺

(2016-07-18 16:52:24)
标签:

宋朝

范仲淹

分类: 文史

  早些年读宋人故事,有贾黯受教一事,至今难忘。
  
  贾黯是北宋仁宗庆历六年科举考试的状元,邓州人。贾黯在历史上不太有名,主要是因为他去世早,死时才四十五岁,但是那时他已经官至御史中丞,即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的长官,是国家的重臣。如果他多活些年岁,以他勇往直前、不计个人得失的风格,对历史的影响应当会比较大的。
  
  贾黯考中状元后回到邓州,去拜见正在邓州任知州的范仲淹,向他求教。而范仲淹给他的指教就两个字:“不欺。”读到此处,颇感意外。
  
  从时间上推算,贾黯的拜见应当是在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前后不久,因为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即皇帝的殿试一般都安排在三月,《岳阳楼记》则完成于当年的九月。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其意不是对自己一生的言行、追求作出什么归纳与升华,而是对同样屡受打击的老友滕宗谅的精神鼓励,同时也是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年轻一代国家栋梁的期望,这一时期他与几人的书信往来可以印证这一点。在这种背景下,他对贾黯的指教,没有任何《岳阳楼记》的痕迹而只有这“不欺”二字,确实简单了。
  
  而贾黯对此二字却牢记在心。他后来说:“我从文正公处得到‘不欺’二字的教诲,受益一生。”从贾黯的事迹看,他也确实是如此实践的。举三例为证:
  
  贾黯任襄州知州时,把父亲接到任所奉养。贾父在襄州有旧友,他借着儿子在此处当官的便利,擅自作主派衙役去问候朋友。贾黯得知后,依法责罚这个衙役,打了若干鞭子。贾父一看大怒,甩手回乡去了。贾黯赶忙向朝廷辞职,要回去侍奉老父。可是朝廷不同意他辞职。无奈之下,贾黯弃官回家。这是先忠后孝、先公后私,两相分明。
  
  后来贾黯当了御史中丞,他力荐吕诲担任自己的副手。这个吕诲,曾经在贾黯任京城开封知府时弹劾过他,让贾黯被免职。因此,吕诲对贾黯的推荐极力推辞。贾黯对皇帝说:“当年我曾推荐过吕诲,知道他为人正直,后来吕诲弹劾我也不是出于私怨。因此,我能够与吕诲共事。”他的诚恳终于打消了吕诲的顾虑。
  
  英宗继位后,有一次对贾黯说:“如今国家缺人才。”贾黯不赞同此话,道:“国家不缺人才,就看陛下怎么使用。”随后又上书英宗,提出了选拔使用人才的五个观点,十分有见地。
  
  看贾黯的行事风格,与范仲淹早年坚持真理、直言不讳的的风格略近。可见,“不欺”二字,至少在范仲淹看来是《岳阳楼记》所阐述精神的一个直观体现。
  
  中晚唐诗人贾岛曾有一首《不欺》诗,开篇就是:“上不欺星辰,下不欺鬼神。”其实这种不欺容易做到。最难做到的不欺,是不自欺。说什么、写什么、做什么,教人什么、任人什么、责人什么,自己都能做到什么吗?如果做不到,至少能想到努力去做吗?如果这些都做不到,那就是自欺和欺人了。而做不到这些,似乎是轻易和普遍的现象。不过于我辈而言,尽量少些主观有意的自欺欺人,则是可能做到的。
  
  因此,“不欺”二字,可不是两个字那样的简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