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弈道

(2013-12-26 12:39:38)
标签:

围棋

文化

分类: 散文

 

  友人欲使孩子从我学弈,我力却之。论棋艺,我当强于一般的围棋启蒙教师;论教棋,我却自知不合格。
  
  我的围棋,是在大学里由一位京籍同学启蒙的。说是启蒙,也就是摆上塑料纸做的棋盘,一人一罐冰冷光亮的玻璃棋子,然后他说怎么走就怎么走,他说谁死谁就死。以半年后的眼光看,这位启蒙先生的棋艺相当地稀松平常,可是对于第一次见到围棋的我,当时的他讲棋时无疑有道骨仙风般的高致,对弈中却又有凶神恶煞般的狂暴。半年下来,我成了唯一坚持为启蒙先生提供胜利喜悦的人,其他同学多半抱着残忍之心以极大的乐趣在一旁看着一条生命在挣扎中慢慢死去,如果围棋有生命的话。
  
  其实围棋就是生与死的博弈,做死活题是围棋教学中最重要的练习项目之一。不过,围棋的生死与中国象棋或国际象棋不同,它不是一兵一卒、一车一炮的生死,是集体的生死。任何一着棋,都要为集体负责,乃至为全局负责。围棋有胜负招,一两招能起到置敌于死地的作用,但是围棋的最终胜负却是集体的胜负、全局的胜负,象棋那种满盘死尽就靠一两个棋子决胜负的情况在围棋中是不存在的。中国的集体主义意识,是如此强烈地体现于围棋和其他许多文化中。
  
  一个十分偶然的情况下,我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本围棋书,讲的是简单的布局、中盘和收官知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对布局重要性的见解----谋篇布局能决定一局棋的胜负。启蒙先生似乎忙于什么更有乐趣的活动,于是给了我一周的时间琢磨这本书。周末的时候,先生回来。言语未尽,棋已摆上。一局下来,先生的棋如落花流水。他目瞪口呆想了半天,最后问道:你看书了吧?
  
  是的,书就是我的老师,我的围棋是自学成才。自学成才,自古以来都是成才的一个重要渠道,不过古时为这个渠道提供了不止一个的人才使用平台,而今这些平台却几乎没有了,于是就有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说法。
  
  继打败启蒙先生之后,我相继打败了全校的高手。当然,按现在的围棋水平评判,那时的高手包括我在内,也就相当于如今的业余中等水平。
  
  我的围棋自学路,却不适用于友人之子。一者,孩子可不是跟我玩乐趣来的,来了就要学本领,而我的本领大多却是从玩中得到的,可是孩子耗不起玩的时间;再说,如今的我也玩不起,下班后读书、思考、发呆间或写作,偶尔还要媚一媚妻课一课女,连家务活都能免则免,也没有时间陪孩子乱玩。孩子要学棋,就得找个正儿八经的老师教教。
  
  这就讲到老师的水平了。友人说:你那水平,还教不了一个蒙憧小子?我道:不然,下棋与教棋是两回事。作为围棋老师,他的水平不必太高,适应需求即可。重要的是,他能够由浅入深、有条有理地将该教的知识技能用学生喜欢听的、听得懂的方式讲清楚。能做到这一点,他就是好老师。好老师未必是好棋手,好棋手未必是好老师。刘邦善将将,却不善将兵;韩信是善于用兵的良将,却不是治国的人才。这都是同样道理。
  
  友人听罢,不再强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厨道
后一篇:聊以充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