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市公司联手游资坐庄利润四六分成

(2011-07-29 02:21:52)
标签:

西域牧人

财经

炒股

股票

投资

投资研究

战略咨询

证券/理财

分类: 读市思语-[牧人股道]

逾百公司涉嫌联手游资大宗交易坐庄  利润四六分成

2011年07月27日 16:16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黄 炎


自2002年推出大宗交易制度后,部分市场资金另辟蹊径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买入建仓。而为了配合大小非减持,同时由于大宗交易转让价格可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部分资金热衷于借道大宗交易获取“折价”筹码,然后在二级市场上迅速变现,并通过拉抬股价再赚一笔。这种利用规则漏洞“套利”的行为,无疑应引起投资者警惕。

 

据深圳商报记者统计,截至7月25日,今年以来两市累计发生2733笔大宗交易,涉及531家上市公司。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16家上市公司自今年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后,公司股价不跌反涨,且累计涨幅在10%以上,存在大股东与游资联手“坐庄”之嫌。

 

逾百家公司大宗交易异动

 

据统计,今年以来的2733笔大宗交易中,相比当日收盘价折价交易的共2468笔,占比达九成,平均折价率高达7.27%。更重要的是,自7月份以来,大宗交易发生的频率陡然上升。据统计,7月份以来两市累计发生大宗交易529笔,日均大宗交易超过31笔。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日均大宗交易笔数仅18笔。

 

而在2468笔大宗交易中,有860笔交易发生后,相关个股不跌反涨,占比约35%。其中,有372笔交易涉及的个股,在相关股东减持后累计涨幅超过10%,占比约15%,且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超过6%,存在较明显的利益输送迹象。

 

而记者对该372笔交易进行统计后发现,上述交易总计涉及116家上市公司,有63家今年以来累计发生大宗交易超过2次。其中,ST园城[10.58 0.00% 股吧]、TCL集团[2.72 -2.86% 股吧]、金螳螂[46.24 1.63% 股吧]、华新水泥[25.16 -4.62% 股吧]等17家上市公司今年以来累计发生大宗交易超过5次,且均为折价交易,而相关个股自交易发生后累计涨幅最高超过200%,包括ST园城、华平股份[34.10 -1.98% 股吧]、洋河股份[140.45 1.26% 股吧]、独一味[18.20 -0.55% 股吧]、亚厦股份[36.50 3.14% 股吧]、南通科技[15.45 -3.86% 股吧]等自大宗交易之后累计涨幅均超过20%,远远跑赢大盘同期涨幅。

 

大股东联合游资“坐庄”

 

其中较典型的如ST园城,自今年6月22日至6月30日期间累计发生大宗交易27笔,平均折价率为4.67%,其中有22笔交易的卖方营业部为华泰证券[11.32 -1.22% 股吧]零售客户服务总部和光大证券[12.55 -3.09% 股吧]总部,显示减持股东为一致行动人。而自6月29日以来,业绩乏善可陈的ST园城却突然逆市走强。截至昨日,ST园城累计上涨24%。

 

类似情况也在TCL集团身上出现。数据显示,TCL集团在今年3月30日至4月14日累计发生21笔大宗交易,且平均折价率高达8.38%。并且卖方营业部中,有14笔交易发生在中信证券[12.14 -1.30% 股吧]上海沪闵路营业部,且减持方来自TCL的股东飞利浦集团。而地处深圳的中航证券春风路营业部、平安证券[0.00 0.00%]福华路营业部、华泰联合证券深圳益田路营业部接下了大部分筹码。但有意思的是,在飞利浦集团减持后不到一周,4月12日以来,受公司“10送10”的分配预期,TCL集团股价自2.2元附近一路上涨至5月中旬最高的3.43元,累计涨幅超过55%。此后,公司董事长李东生于6月24日减持600万股,每股均价2.96元。

 

而7月18日至19日,康得新[27.45 7.18% 股吧]的股价接连暴涨更引发了市场对公募机构公开向大宗交易接盘资金利益输送的猜测和质疑。

 

7月18日,上海慧潮借助大宗交易减持1600万股,康得新盘中曾经长时间封在涨停板。而收盘之后的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数据显示,国金证券[13.46 -1.97% 股吧]上海遵义路营业部累计卖出1600万股,占当日大宗交易卖出总成交量的46.7%,除齐鲁证券广州华穗路营业部踊跃接盘以外,一家机构专用席位赫然出现在买入席位中。当日该机构专用席位斥资4856.8万元,以每股18.68元的价格一举买入康得新260万股。次日,康得新股价再度大涨8.17%,仍有机构通过专用席位买入1.23亿市值的股票。而短短两个交易日,大宗交易接盘方几乎轻松获得超过20%的账面盈利。

 

坐庄利润“四六”分成

 

对此,一位本地私募人士在采访中告诉深圳商报记者,这种“坐庄”模式主要针对目前大股东计划出售的股份,买卖双方协商决定通过“过桥”减持的方式合作,共同分享坐庄收益

 

据该人士介绍,这种模式有一个交易前提,只有在当天股价上涨时(具体上涨多少由双方协商,且在当日下午2时30分以后决定当天是否交易),才按照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九折进行交易,否则交易暂缓。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模式下,双方往往会约定:在减持价格的基础上进行利润分成,通常为卖方分四成,买方分六成。此外,双方还要互打保证金到一个共管账户,以约束双方的行为。最终的利润通过共管账户兑现收益,每成交一笔,收益兑现一次。

 

“这种交易方式的劣势在于,卖方往往嫌麻烦不愿意这么做。好处在于,买方可以选择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完成大宗交易,从而轻松拉高股价,保证顺利出货,不容易出现套牢的风险。”该人士说,“其原因在于,交易可以随时延缓,卖方可以主动配合买方控制操盘节奏。”

 

记者还注意到,近期活跃于大宗交易的联信永益[20.54 -2.70% 股吧]、永太科技[28.96 0.87% 股吧]等个股,尽管还未发现其大宗交易的买方营业部通过二级市场大规模套现的迹象,但此类个股的买方均已积累了丰厚的账面利润。

 

针对上述现象,该私募人士表示,不排除部分机构在对筹码运作一段时间后再出手的可能。但大宗交易系统本身有必要进行机制创新,引入包括社保基金等以长期持股为主的大型机构投资者,从而降低坐庄和投机给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

 

今年大宗交易频繁的部分股票

http://s15/middle/537c7629xa9255e45663e&690


袖珍基金涌现打了谁的脸

2011年07月28日 07:49
来源:投资与理财 | 本刊记者 王奇

 

袖珍型基金涌现,正如一股寒流一样,在这个炎热的夏季,给基金行业雪上加霜,也给不温不火的基金行业敲响了警钟。

 

“袖珍”这个词一直和规模庞大的基金没有什么关系,但现在的基金队伍中,却不乏袖珍型基金的身影。它们的规模往往只有几千万元,不但不能给基金公司带来效益,甚至还赔钱。

 

“规模过小,对基金投资构成极大危害。由于持有人户数较少,公司要时刻应付申购赎回,基金经理无法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实现组合配置和有效分散风险,单位份额费用又很高,各方面都会陷入被动!”北京一基金分析师对袖珍基金的命运表示担忧。

 

袖珍基金有点猛

 

从去年新基金分类审批制度开始实施,基金发行就进入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2010年就新发基金147只,而今年的情况更是明显,仅上半年就发行了106只新基金,公募基金的数量也突破800只大关,达到810只。

 

基金的数量是大幅增加了,但规模却在一路萎缩,袖珍基金成群出现。根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6月30日,目前共有23只基金资产规模在1亿元之下。其中申万菱信盛利配置和天治稳健双盈[1.01 -0.42%] 分别只有0.497亿元和0.528亿元,成为上半年最为袖珍的两只基金。

 

就基金公司规模而言,目前管理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公司只有6家,另有17家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小于百亿,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和金元比联基金在10亿以下。去年7月份成立的纽银梅隆西部基金,目前不到10亿的规模尚在情理之中,但2006年11月份成立的金元比联仍然挣扎在10亿元以下。

 

赔本赚吆喝

 

从基金发行的成本来说,单只新基金的发行成本在二三百万元附近,加上运营、人员、持续营销等费用,新发基金在10亿规模之下,基金公司等同于亏本。

 

现在需要支付给渠道的费用增加,管理费的实际收取只占基金规模的1%甚至更低。以一个1亿份规模的基金为例,一年最多也只能为基金公司提供100万元的收入。而这些收入可能还不足以支付基金经理的薪酬,如果算上其它的营运成本,公司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的。

 

“对于那些2009年之后发行的QDII基金,基金公司其实都是在‘赔本赚吆喝’。”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目前QDII基金经理年薪基本都在300万元以上。如果次新QDII基金的规模不足3亿元,其每年能收取的管理费,还不够支付一个QDII基金经理的年薪。

 

同样,A股基金也面临这样的问题,那些规模只有一两亿元的基金,每年收取的管理费还不够给基金经理和相关研究人员发工资。

 

赔钱的袖珍型基金,为什么不清盘呢?

 

“再赔钱也不可能清盘,现在还没有哪个基金清盘的。一旦清盘,对公司的名誉损失太大了,所有媒体都在盯着,看哪个公司第一个清盘。”上海的一位基金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深圳一位基金分析师表示了这样的担忧:“比规模小更可怕的是,因为投资者担心流动性风险甚至清盘风险,他们往往不愿申购规模过小的基金。这样,袖珍基金更加无人问津,势必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大多分析师在推荐基金时,也都会考虑规模大小,规模太大和太小都不会推荐,道理很简单:规模大了,难以做出超额收益;太小了,波动较大,也面临流动性风险。

 

为什么有那么多袖珍基金?

 

袖珍基金主要有两类,一是已经成立的次新基金,其中有些是遭遇封闭期结束后大规模赎回而形成的;另一种是正在发行的新基金,由于发得不好,导致规模很小。

 

据专业人士分析,次新基金出现快速缩水而成为袖珍基金,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是募集时,有不少资金属于相关方面的友情赞助,一旦封闭期结束就会赎回。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基金的收益率,上半年大部分基金业绩不佳,而同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远远高于基金,致使基金的资金被大大分流。还有,目前基金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特点不鲜明,致使一些客户赎回次新基金而转买新基金。

 

新基金发行不赚钱,可是新产品的发行还是不断,这是为什么?

 

现在基金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都在发新基金,自己不发的话,市场占有率就会被别的公司抢走。发行新产品就是拼命砸钱,来获得市场占有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