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越百年的投资之道

(2011-05-31 09:25:02)
标签:

财经

西域牧人

炒股

股票

投资

投资研究

证券/理财

分类: 股海牧心-[牧人股道]

从1万到1亿的路径选择--寻找跨越100年的投资策略
发布时间:[2010-7-5] 
 

     先思考一个问题:假设你回到100年前(即1900年),拥有1万英镑,并且你可以一直活到2000年,可以在任何国家、任何市场投资,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不妨给你一些小小的提示。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中,1900年可谓平淡无奇。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着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美国的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42%。欧洲沉浸在繁华和希望之中,日本、德国兵强马壮,如日初升。那一年,希姆莱、霍梅尼出生,尼采死了。那一年,美国GNP为187亿美元,人口7609万人,其中纽约州726万人,内华达州只有42335人。


     那一年,中国正在戊戌政变后的严冬,慈禧太后图谋废光绪立“大阿哥”,利用义和团闹事,当作和洋人谈判的筹码,结果招来八国联军。那一年稍具成就的科技事件是傻瓜相机的问世和巴黎世界博览会。显然,站在一百年的任何一个天才,都不可能预测100年内的世事沧桑。今天我们在2007年的开端,同样无法预知未来100年。那么,有没有一种投资策略,可以在无法预测未来的情况下,仍然长期有效呢?


     每当遇到难题,中国人的智慧就是去看历史。从过去的一百年来看,确实存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它不需要复杂的技巧,只需要理性、谦虚和坚持。接下来我引用的很多数据,来自前几年荷兰银行和世界伦敦商学院出的一本小册子,书名叫《投资收益百年史》,做这件事情的两个教授,叫Elroy Dimson 和 Paul Marsh,他们管自己干的活叫“金融考古”,从尘封的报纸和古老的记录中,重新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这些教授可谓功德无量,为我一直以来想写的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历史数据。

 

     不要借钱给政府和银行

 

     投资的头号天敌是通货膨胀,政府利用它的刀剑枪炮作后盾,用廉价的纸张油墨印刷货币,把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真货实物弄走。如果你把钞票埋在后院的树下,那肯定是20世纪最大输家之一,因为根本无法对抗通货膨胀。简单地算笔账,假如你有1万元,假如通货膨胀率是5%,20年以后,其购买力只剩下35.84元;如果通货膨胀率是10%,那太不幸了,20年以后,你的1万元血汗钱,购买力只剩12.16元了。

 

     如果把钱存在银行收利息,相当于把钱借给银行,这比埋在后院树下略强一点,不过,银行利率常常比长期国债的利率低,那么,不妨直接看一下投资国债(借钱给政府)在20世纪的收益率。

 

    先以20世纪国运还算不错的英国为例。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ABN AMRO/LBS)长期债券指数,这个指数基本可代表英国长期国债。如果你在1900年初,以1万英镑投资于这个指数,到了2000年,它将变成188万英镑,按年折算,就是5.4%的年均增长率。听起来还不错,是吗?可是,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就远不是这么回事了。在20世纪的100年里,英国的零售物价年均增长率是4.1%,用这个物价涨幅去减国债收益,就令人颇为失望人。这100年里的英国长期国债年均收益率,仅仅是每年赚1.3%。


     长期国债赚得太少,短期国债就更不用讲了。如果你在1900年拿1万英镑投资,买入英国短期国债,100年后将会变成140万英镑,相当于每年5.1%的增长率,扣掉4.1%的通货膨胀率,仅仅为1%的年收益率。


     20世纪英国的国债投资者,看来收益不佳。其他国家呢?有一项调查研究了12个国家,它们在今天看来,都算是20世纪残酷的国家间竞争的赢家: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瑞士。如果投资这12个国家的长期国债,年收益率的前三名都是欧洲小国:丹麦2.7%、瑞典2.3%、瑞士2.1%。小国的百姓有时是幸运的,20世纪没经历过那些大国的动荡劫难,没有一统天下千秋万代的雄图壮志,也就逃过了德国、日本狂发货币盘剥百姓造成的灾难。


     在这12个国家里,长期国债收益率最差的,就是三个野心勃勃的国家:德国-2.3%;意大利-2.3%;日本-1.5%,全都是负数。更可怕的是,德国的统计数据中,还剔除了1922和1923那灾难性的两年。1923年初,2万德国马克可以兑换1美元;10个月后,需要用6300亿马克才能兑换1美元。这种通货膨胀让所有的国内债务都一笔勾销,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国债都一文不值,几乎造成长期国债投资者100%的损失。这三个国家有个共同点,在20世纪都出过很多雄才大略的枭雄,可惜,枭雄辈出的国度,百姓往往不幸。


     不过,话说回来,这学费也没白交。因为20世纪上半场吃的亏太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对通货膨胀视如洪水猛兽,至今仍未放松警惕。尤其是德国,它在20世纪上半场的通胀是最凶的,结果下半场却是这12个国家中最低的。物极必反的理论再次起了作用,20世纪下半叶,长期国债收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中,德国、日本均占前几名。


     我们从20世纪的历史课中,学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借钱给政府,尤其是别借钱给雄心勃勃枭雄辈出的政府,当然更不用借给利息更低的银行。不过,如果由于爱国感情借钱甚至捐赠给政府,不在我所讲的范围之内。既然是由于爱国,不是为了获利,当然不算是投资,他们将获得精神上的丰收。

 

     享受股票的长期复利


     上帝制造了通货膨胀这个坏蛋,也留下了股票投资这条活路。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尝试了各种社会制度的试验,造成数以亿计人口的非正常死亡,体验了眩目的繁荣和恐怖的萧条。在这100年里经历了最好的和最坏的时代,风暴过去之后,我们发现,最“安全”的国债,其实是不足以依靠的陷阱;而“高风险”的股票,居然是最好的避难所。假设你在1900年初,将1万英镑投资于英国的整体股票(仍然以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指数为标的),100年后它将变成1.6946亿英镑。强调一下,这里的股票是指“整体市场”的股票,而不是后文将提到的构成指数的成份股(它们的收益远远超过整体市场)。


     要提醒一点,在刚才讲的股票投资里,你必须用每次分红得到的钱,再投资回股票中。拿红利进行再投资,是这种策略成功的秘密。假如你同样在1900年初,拿1万英镑投资英国股市,但是你把每次分红都消费掉,用来改善生活,那么,100年后,它仅仅增长为161万英镑,还不到1.6946亿英镑的1%,实在是天壤之别。你把钱投到上市公司里,牺牲你目前的消费,让它为社会多创造点价值,上帝会奖励自制而利他的你。


     巴菲特曾经说,他的投资原则只有两条,“第一条,不要亏损;第二条,牢牢记住第一条。”事实上,巴菲特所说的,并不是百发百中的股票神射手,而是说,只要保住本金,去享受复利,哪怕是缓慢的复利,都会是最终的赢家。


     即使是从1万到1.6946亿的惊人增长,也只是10.2%的年收益率。20世纪英国整体股票投资的名义收益率,是10.2%;英国长期债券、短期国债分别只有5.4%和5.1%的名义收益率。这项调查中12个国家的股票收益率排名中,前四名是瑞典8.2%、澳大利亚7.6%、美国6.9%、加拿大6.4%。殿后的四个国家,虽然在20世纪曾大起大落饱受摧残,但其股票收益率仍然超过其他工具,德国达到4.4%、日本4.2%、法国4%、意大利2.7%。这些数字看起来很平常,但是,把它们变得不平常的,是100年的长期复利。


     当年欧洲金融统治者--罗思柴尔德曾说过,“我不知道世界七大奇迹是什么,但我知道第八大奇迹是复利。”如果你今年才25岁,一分钱也没有,但是,在看我这篇文章的读者,一般来说,只要稍微省点儿,每年存个1.8万元,也就是每月存个1500元,应该不算太难,第一年存1.8万,第二年再存1.8万,第三年再存1.8万……,如此坚持不懈,存下来的钱全都用于投资。如果年收益率是10%,你25年后(50岁时)将拥有187万元,35年后(60岁时)将拥有492万元;如果年收益率是20%,50岁将拥有878万元,60岁将拥有5482万元。你退休时就不用担心养老金的不足了。


    张志雄主编的《价值》杂志最近有篇文章,一个署名丁当的作者算了笔账,1万元钱,30年算一代人,每年6%的回报,十代人之后(300年后)变成3900亿元。假如明朝末年的时候,你有一位曾曾祖爷爷存了1两银子,按照每年5%的回报率计算,现值是390亿。作者调侃,我们都有明朝的曾曾祖爷爷,但我们都没有390亿。


     可是,你也许会问,通货膨胀呢?如果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岂不是这些10%、20%的收益率变得微不足道?不用怕,即使发生这种情况,股票仍然是惟一的避风港。比如,德国1923年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但德国股票市场也上涨了300亿倍。上帝庇佑了那些在灾难中持有股票的人们


     房地产呢?房地产是否比股票更牢靠呢?错了,房地产比股票更不“安全”。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似乎买房买楼总是不会亏的,但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经历实在太短,而且,这一二十年,既赶上了国内的特殊地产牛市,又正好碰上全球房地产的牛市,短期(一二十年仍然属于短期)的数据,如果拿来作样本得出所谓规律,是会害死人的。美国的房地产,曾经在100年的时间里原地踏步,而那段时间美国经济同样是在迅速发展。退一步讲,即使在房地产的牛市中,地产公司股票的增长,仍然可以分享房地产的繁荣。


     忘记时机,忘记选股,埋头持有指数基金

     知道要投资股票只是第一步,如何投资才能成为100年的赢家,又是另一个难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简单得多。任何头脑健康的人,只要具有小学三年级的学历,经过三分钟的沟通,就能掌握这项投资策略。


     一般人通常错误地认为,股票投资无非两种策略,一种是聪明地选择时机,另一种是聪明地选择股票。其实,这两条都是歧路,都不能确保你成为100年后的赢家。你恰恰该忘记时机、忘记选股,埋头持有指数基金(对指数进行跟踪的基金),然后根本不理会市场如何波动、不理会行业、公司如何变化。也许你也少了很多“观察、分析、判断、博弈”的乐趣,不过,人生苦短,与其把时间空耗在这种赌博里面,不如去做点你爱做的事情吧。


     非常遗憾,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几乎所有投资书籍,都在教大家怎么选择时机、怎么选择股票。要想练真功,就得先废掉原来的武功,把这些邪门外道的内力散去,你应该把这些书籍卖给废纸回收站,也算对循环经济作点小贡献。


     妄想发现股票波动的规律、从而判断买卖时机,这是不可能的。认为自己能够预测涨跌的人,如果给予他100年的时间,去做这种实验,惟一的结局就是失败。在这个混沌的市场,哪怕是绝顶的天才,他们寻求涨跌确定性规律的努力,都以惨败而告终。对这种时机选择的努力,马克"吐温在《傻瓜尔逊》中写道,“十月,是投机股市最危险的月份之一,其他危险月份依次是: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在南海泡沫中亏损严重的牛顿哀叹:“我能够计算天体的运行,却无法想象人类的疯狂。”统计数据表明,你只有大约10%的机会,猜中市场处于波峰还是波谷,而一次成功的买卖,就需要连续两次猜中,成功的概率是10%*10%=1%。如果靠这个进行投资,则需要至少十次的成功买卖(在一生中只进行十次买卖,对于很多国内投资者来说已经极少),十次买卖的时机选择正确率,已经在亿分之一以下。我在此张榜通告,如果你真的发现有人能预测股价涨跌,请马上告诉我,我叫我家娘子一同出来看上帝。


     我的张榜想必无人理睬,大师们哪有时间理这种“无聊事情”,都忙着贩卖他们的膏药呢。现在倒是有很多人真诚地相信,虽然股价涨跌不可预测,但产业和公司的兴衰周期,总是可以把握的。其实这也未必。


     1900年,英国的100强股票里,铁路业是绝对的老大,占49%的市值。100年以后,铁路业股票只占0.34%的比重;纺织业当时占5%,百年后变成0%;当时电报电话业只占2.5%,百年后占18.4%。而在2000年的100强股票里,市值占12.3%的石油天然气业,1900年仅占可怜的0.2%。2000年占市值11%的制药业、占5%的信息技术业,在1900年更是为零。

 

    100年的时间,改变了多少王国、英雄,更何况产业、公司,就算比猜测股价涨跌的胜算略高,但仍远远不足以支撑必胜的交易系统,更何况我们谈的是“跨越100年的投资策略”。

 

    还是那句话,在这个混沌的世界里,追求确定性的预测,仍然超出了人类理智的极限。任何天才只要作判断的次数足够多,一定会向平均数回归。哪怕是巴菲特,他已经一再地突破这个“回归平均数”的定律。他现在仅仅做了五十年,如果再给他五十年,我相信也难免要向平均数回归。如果头脑继续保持清醒不出昏招,他的长期业绩表现,我觉得会日益接近于指数基金。

 

    彼得"林奇的例子更典型,这个七八十年代的偶像级基金经理,在90年代大牛市的开端离开了市场,并且据他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所讲,在2000年左右的大顶峰,开始看好并买入网络股……


     不过,我们得承认,在保持谦虚的前提下,人类的理智仍然是伟大的。虽然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我们有了次优的选择:指数基金。很多人喜欢把这些概念混淆起来:道琼斯指数与美国整体股市、恒生指数和香港整体股市、国企指数和H股整体、日经指数和日本股市、金融时报指数和英国股市。弄不清这些指数和市场的本质区别,也是他们找不到正途的原因之一。


     这些指数和各自所在市场的区别,就在于指数有所谓的“适者偏差”和“胜者偏差”。先讲“适者偏差”。用通俗的话来讲,区别就出在指数的编制方法上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指数,从道琼斯到恒生指数,从金融时报到日经指数,其中的成份股,全都是多年残酷血拼的幸存者,那些被踢出局的公司,早就已经被剔除出指数。也就是说,指数永远给你展示市场较为美好的一面。


     “胜者偏差”加重了“适者偏差”的影响,进一步造成指数的“强者恒强”效应。经营管理越好、运势景气越好的公司,在指数中的权重就越大。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指责现在的指数,认为大公司股票所占的权重太大,导致指数的作用“失真”,这种指责并不对。以英国的金融时报指数为例,1900年最大的5家公司所占比重,高达30%左右,最大的10家公司所占比重超过50%。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公司所占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直到90年代才开始反弹,不过,仍然赶不上1900年所占的比重。无论大公司的权重下降还是上升,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由于“胜者偏差”和“适者偏差”,指数总是强于整个市场。比如,前文曾讲过,假设你在1900年初,将1万英镑投资于英国的整体股票(以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指数为标的),100年后它将变成1.6946亿英镑。但如果你投资的不是整体股票,而是持续投资于《金融时报》100之类的指数,收益将比这个数字大很多很多。


     所以说,现在很多人所抱怨的“赚了指数不赚钱”、“跑不赢指数”,根本就是一个必然现象。指数不等于市场,从长远来看,指数一定会强于市场整体。随着基金在市场中的比重增加,当它们本身成为市场时,就会被自己所击败。假如有1000家基金构成市场主体,其中一定只有少数基金能够超越平均数,理解这点并不需要太多的数学知识。而指数基金则不同,由于指数从长期来看必定超越市场,所以,大多数进行“选择时机、选择股票”的积极型基金,在长达100年的竞争里,必定会败于“无为而治”的指数基金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那些投资书籍、投资学教授、证券分析师、基金经理、理财专家,都没这样说呢?老兄,巴菲特不是早就说过了吗?“永远不要问你的理发师需不需要理发”,人家要是告诉你这一套,岂不是把自己的饭碗全都砸掉了?


     超越100年的投资策略,就是如此简单,也许会令你震惊而不敢相信。就像《金刚经》形容的那样,人们听到简单的真理时,他的反应往往是“惊怖”。“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亦作如是观”。《金刚经》从头到尾,就是在讲两个词:谦虚和信仰。投资也是如此
 

 

《管道的故事》

2011-04-21 13:36


    一位不久前从美国归来的亲戚,给我讲了一个《管道的故事》,我敢说这是我听到的最富激励性的故事之一(后来得知这是美国哈吉斯的经典著作)。故事给了我很多的感触,我认为“管道理论”恰恰能够通俗地解释许多股票投资的理念。当然,我首先会把故事和你们一起分享!

 

     故事讲的是在很久以前,有两个名叫柏波罗和布鲁诺的年轻人,他们住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子里,这是两个渴望出人头地的小伙子。【人生一定要有激情和梦想。】有一天,村里决定雇人把附近河里的水运到村里来,这份工作交给了柏波罗和布鲁诺。两个人抓起水桶奔向河边,一天结束后,他们把村上的水缸都装满了。村民们按每桶一分钱的约定价付钱给他们。【恰如开始初步涉足股票投资的世界。】

 

  “我们的梦想实现了!”布鲁诺大声地叫着。但柏波罗并不这样认为,他的背又酸又痛,手也打了泡,他发誓要想出更好的办法。【面对市场的风浪,进行反思,如何才能长期、永远地战胜市场,而不是一次、两次地短期获利。】这一天,有了初步想法的柏波罗告诉布鲁诺:“干脆我们修一条管道将水从河里直接引到村里吧!”布鲁诺愣住了:“柏波罗,我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我一天可以提一百桶水,一个星期后,我就可以买双新鞋;一个月后,我就可以买一头母牛;六个月后,我可以盖一间新房子。我们有全镇最好的工作,我们这辈子可以享受生活了!放弃你的管道吧!”【仿佛初入股市的投机客遇到了牛市。】

 

  但柏波罗并不是轻易认输的人,他减少了白天提水的时间,把多余的精力用来建造管道。【“三千弱水,只取一瓢”,恰如我独爱我的投资道。】他知道他的薪酬会因此而降低;而且他更清楚,要至少等上几年时间,他的管道才会产生可观的效益。但柏波罗相信他的梦想终会实现。【长期投资的理念已经初步成型,投资之道一定是“攻防”兼备的,恰如需要一边“提桶”,一边“建造管道”。】

 

  布鲁诺和其他村民开始嘲笑柏波罗,称他为“管道人柏波罗”。【老子曰:“下士闻道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布鲁诺赚到比柏波罗多一倍的钱,村民们称他为布罗诺先生,他经常向村民炫耀自己新买的东西。【股票投资的各种风格和类型,都有成功的典范。当然从长期的历史来看,投机成功或超级成功的概率是极低的。】

 

  头几个月,柏波罗的努力并没有多大进展。【投资赚钱不是明天或下周的事情,3年或者5年才是一只股票最公平的评价期限】他的工作很辛苦,当布鲁诺晚间和周未睡在吊床上悠然自得时,柏波罗还在继续挖他的管道。“付出一定有回报”,每当筋疲力尽的他跌跌撞撞地回到简陋的小屋时,他总是这样提醒自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恰如股票是我的情人,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他知道终有一天,回报将大大超出自己今天的付出。【有了完善的理论,是成功的基础,但耐心和信心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一天天过去了,他继续挖着看似没有尽头的管道……

 

  由于长期的劳累,布鲁诺比以前更加的驼背,步伐也变慢了许多。布鲁诺闷闷不乐,为他自己将一辈子运水而愤恨不平。【“提桶人”是股票投机客的最佳代名词。投机有很大的负面性,它无形中放大了人们的赌性,同时也会使我们迷失前进的方向。】

 

  柏波罗的好日子终于来到了:管道完工啦!村民们簇拥着来看水从管道中哗哗地流出来!现在村子里有水了,附近许多村民都搬到了这个村子里来居住。村子繁荣起来了,布鲁诺却没有了收入。【当牛市结束的时候,这就是投机客也就是绝大部分“提桶人”的必然结局。】柏波罗不用再提水了,水会源源不断地流到村子里来,他吃饭时水在流,他睡觉时水也在流。流入村子里的水越多,流入柏波罗口袋里的钱就越多。【这就是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好处,这就是投资者也就是“管道人”的优势,当投资跨越了一个或几个完整的股市周期后,超级成功的概率是极高的】

 

  人们称柏波罗为奇迹创造者,但他本人并不这样认为,这只是他一个更大梦想的第一步。柏波罗真诚地对布鲁诺说:“建造这条管道花费了我二年的时间,但这两年里我学到了很多!我知道使用什么工具以及如何排管道,一路上我都做了笔记,能让我们建造另一条管道。”【投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完善】他兴奋地说:"我自己一年可以建一条管道,但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我想做的是教你建造管道,然后你教其他人,直到管道铺满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村落。甚至全世界的每一个村子都应该有管道。”【在股票市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想一想”柏波罗继续说,“我们只需从流进这些管道的水中赚取一点很小比例的钱,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钱流进我们的口袋。我所建造的管道不是梦想的结束,而只是一个开始。”布鲁诺终于明白了这幅宏伟的蓝图。【你读懂了这个故事,也就真正了解了巴菲特的秘密】

 

    许多年过去了,柏波罗与布鲁诺布满全球的管道生意每年把几百万收入泵进他们的银行帐户。当他们遇到那些提水桶的年轻人,总是会将自己的故事讲给他听,并帮助他建立自己的管道。【巴菲特正是这样做的,他公开了他的股票投资哲学】一些人愿意听,并且立即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做管道生意。【比如中国当下的许多优秀的股票投资者】但悲哀的是,大部分提桶者总是不耐烦地拒绝这个建造管道的念头。柏波罗和布鲁诺无数次地听到相同的借口:“我没有时间”;“我认识的一个朋友试图建造管道,但失败了”;“只有那些很早加入的人才可以从管道那里赚到钱”;“我这辈子一直都提水桶,我只想维持现状”;“我知道有人在管道的骗局中亏了钱,我可不会”,等。【这就是当今股市的现状,就算你有幸知道了长期投资的秘密,但你也不一定能够做到。】

 

  柏波罗和布鲁诺为许多缺乏远见的人而感到悲哀。【恰如巴菲特和芒格先生】但他们承认,他们生活在一个提桶的世界里,只有一小部分人敢做管道的梦。【这正是价值投资理念的真实写照,并且在将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都不会有所改变。就像很多人看了我的《投资道》,一定会嗤之以鼻。】

 

    我敢说这是我听到的最富创建性的故事之一。它其实是西方的生活哲学,是一种生活智慧的结晶,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才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这就是生活哲学的魅力!我一直强调,股票投资是一门哲学,投资哲学可以是西方哲学,也可以是生活哲学,当然我的投资哲学来源于中国古典哲学。

 

※※※※※※※※※※※※※※※※※※※※※※

 

http://s6/middle/537c7629xa488ab29c985&690

 

    哈吉斯的经典著作《管道的故事》使我们明白,无论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还是年收入几十万元的高薪者,都是一个“提桶人”。通过建造能带来持续收入的管道,你只需要一次性的工作,就可以不断地得到报酬。【恰如股票的长期持有】所以一条管道胜过一千张工资单。《管道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志向的人们,应该跳出这种为了生计而每天必须工作赚钱的生活方式。这个世界刚刚过去的几十年,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经济状况最富有的时期,但仍有数不清的人还是遵循着这样的生活方式,即使他们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也仅仅只能维持收支平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错误的认识中执行着错误的计划,以致坠入了金钱的陷阱中。干一天活拿一天的钱,干一个月的活领一个月的工资,你听起来是否非常熟悉?因为我们周围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提桶人”。

 

    如果想摆脱“提桶人”的命运,我认为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首先要拥有激情和梦想,要有勇于改变命运的自信。(二)要真正明白管道的“内涵”,要领悟“管道人”的真谛。(三)要真正找到适合自己铺设的管道,以及适合自己铺设的方式。“管道”有很多种选择,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要明白长期投资的理念,这是股票投资的唯一 “正确管道”,正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四)放手去做吧!只要你拥有足够的耐心和自信,成功就一定属于你。

 

    你也许已经意识到了,需要给自己修建一条可以持续世袭收入的管道!巴菲特的“管道”就是“伯克夏”;李嘉诚的“管道”就是“长江实业”;马云的“管道”就是“阿里巴巴”,等。我们的管道呢?我想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真正值得依赖的管道不是房屋、工作和保险,也不是社会福利,而是投资也就是股票!

 

    在这个市场里,长期投资是唯一可行的“管道铺设方式”,短期投机客只是“提桶人”。因为就算是最幸运的“提桶人”,也会有提不动的那一天。“为今天而生活,为明天而计划”,在当今时代,最有力的最有用的管道,就是股票投资!

 

    尽管还有很多优秀的“短期管道”(比如互联网创业),但管道理论的典型例子是投资在股票市场。你一定听说过沃伦·巴菲特,他用传统的思维、保守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财富。如果你在1965年投资了1万美元买入巴菲特的私募基金并长期持有,到了1998年你的投资将价值5100万美元。最初巴菲特基金每股价值19美元,到了1998年底已达到每股7万美元(由于金融海啸当前股价仍然是在7万5千美元左右,当然这不包括期间的各项红利)。这意味着,你在1965年把300美元的投资杠杆成今天的100万美元。

 

    即使在当下(2009年)2万美元对普通的美国人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5、6美元你就可以在美国的麦当劳饱餐一顿),更何况是百万富翁,那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梦想!管道是值得建造的,现在你明白杠杆的威力了吗?巴菲特的股票投资证明了,凭藉杠杆成果与努力是不相称的。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想享受杠杆的好处,你就要做管道建造者,而不是“提桶人”。

 

    成为百万富翁,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梦想。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成就梦想的途径有很多,我独爱我的投资道,只愿做“管道人”。

 

    长期持有是成功的股票投资之道,最简单的就是对自己真正了解的企业逢低买入、长期持有,这是制胜之道,也是最简单的投资之道。“投资如人生,功夫在股外”。

 

    每次股票操作时都忘了操作程序,忘记了如何买卖股票,需要重新温习一篇《股票操作指南》,这才是长期持有的应有之道。有许多人会问,买了股票不动怎么会赚钱呢?这就是管道的秘密,也就是复利的秘密

 

    复利被称作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所谓复利也称利上加利,即人们常说的“利滚利”,是指一笔存款或者投资获得回报之后,再连本带利进行新一轮投资的方法。长期股票投资享受的是资本利得和红利的双重收益,其实质是在分享公司的高速成长。

 

   找到心仪的公司,进行投资吧!虽然我们无法享受公司的丰厚待遇,但我们的股票收益会远远高于在这些公司工作的员工们的工资收入,还有比这更爽的事情吗?股市上所有财富神话都基于“复利的秘密”,享受股票的长期复利吧!

 

    如何成为百万富翁呢?长期投资!如果你尽早开始建造长期管道,成为百万富翁将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每一个不是贫穷的工薪阶层的人都可以做到(因为无本不求利)!长期投资在股票市场是普通人获得财务自由的可行之路,但许多人仍然认为将钱投资股票市场很危险,因为有时整个股票市场会大跌,就像2008年那样。如果从股票市场的长远历史来看,股票投资其实是利润管道最简单且可靠的途径:在过去的200多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平均每三天有二天上涨;自二战以来,美国股票市场上涨了71倍,虽然55年来经历了9次萧条;根据杰来西·西格尔的《为了长远未来的股市》一书记载,从1802至1997年的195年中,投资到黄金的一美元涨到11.17美元,同样的一美元投资到股市可复合上涨到750万美元。哈吉斯告诉我们建立五十年管道计划是确实可行的,是毋庸质疑的,因为长期管道对于想在退休之后无忧无虑的人来说是不可缺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建造50年管道。当然股票投资的“管道”要短的多,根本不需要50年的建设,往往只需要10年或者是20年。

 

  长期管道是我们应该建造的管道,但不能仅有这一条。我们不能将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蓝子里,也不能将所有的钱投资在同一条管道里。我们可以一边“提桶”,一边建造自己的“长期管道”。完美的“管道”一定是长期管道(终极管道)和短期管道的统一。

 

  我们生活在充斥着提桶人的世界里,提桶的问题在于收入是暂时的,而不是持续的,提桶计划是“时间换钱的陷井”。如果布鲁诺哪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背部扭伤,起不了床,那一天他将颗粒无收。让我们正视一个事实:世界上的提桶者比管道建造者的数目要多得多。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父母是提桶者,这种模式是我们从小耳闻目睹的。在学校是学习如何提桶;在社会是非常努力地工作,争取提最大的水桶;并且梦想着可以提前退休,不再提桶。但提桶永远不可能让我们实现财富自由,许多提桶者不断经历着从百万富翁到破产者的轮回,因为他们在提桶时忽视了建造管道。古人告诉我们“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当提桶者提不动的时候,他的生活方式也将彻底改变。

 

  正如柏波罗所说:“一定有更好的办法。”幸运的是,确实有!这就是管道“持续性世袭的收入”,不管你是否继续付出,都继续有收入。唯一建造有保障的管道的方法就是做“管道人”,在你还在提桶时建造管道,管道是生命线,因为它们让人们摆脱时间换钱的陷井。这样,当你睡觉时、当你玩乐时、当你退休时、当你生病时或者在紧急情况下,管道将会持续付钱给你。上帝制造了通货膨胀这个坏蛋,同时给我们留下了股票投资这条活路。


    哈吉斯先生告诉我们:“管道是你的生命线,做个管道建造者,而不是提桶者”。亲爱的朋友们,你开始有所醒悟吗?你领悟到了“管道人”的真谛吗?如果没有,那就再从头读一遍吧!

 

 

http://s14/middle/537c7629xa488cc5982d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