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三年: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2012-10-18 08:05:57)
标签:
育儿古典音乐琴童钢琴固定音高 |
分类: 音乐教育 |
从四岁半至今,乐乐学习钢琴三年多了,适时做一些总结是有益的。一年前考过三级后就没再考试,如果从进度来来说,并不算快,但我觉得很好。过了几级、会多少曲子、音阶琶音是否弹的很溜,这些都是容易看到的,但还有很多看不见东西,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首先,我很高兴看到乐乐一直对音乐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受我的影响,乐乐很小就开始听古典音乐,并表现出了相当的兴趣。兴趣归兴趣,学习钢琴是一件需要付出劳动的事情,学到某个阶段,她有点退缩了。幸运地是,我们帮助她走过了那个短暂的阶段,重新回到了对钢琴的喜爱。学琴的一点点辛苦——只能说一点点辛苦,而不能说艰苦,因为我们学得很随意,没有刻意追求什么目标,有别于很多琴童——并没有减弱乐乐对音乐的兴趣;相反,逐渐掌握了一些技能后,她能把钢琴与音乐欣赏结合起来,越发觉得音乐有趣。
这个过程中,不对孩子施加压力,而是让其自由飞翔,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第一次考级前,孩子不愿考试,我们完全随她自己决定。现在回过头去看,完全正确。以下是2011年1月27日发给钢琴老师短信:
“魏老师您好!感谢您几年来对蓉蓉的培养和关心!很高兴喜欢音乐的蓉蓉从小有一位她很喜欢的音乐老师,这是一种幸运。蓉蓉目前对考试有抵触,所以我想就不必再跟她提及考试了,当然,授课内容还是继续跟考试挂钩。到报名的时候,我会以一定的方式与蓉蓉沟通,如果她打开心结转而同意了,那就报考;如果还是不乐意,就不考。钢琴是这样,音基也是如此。音基课我们也完全是抱着学习的目的报名上课的,是否考试完全没关系。毕竟,享受音乐并保持对音乐的兴趣远比考试重要得多。再次感谢魏老师!顺祝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最大限度的宽松,收到了奇效:在报名截止日,乐乐突然对我说:爸爸,我要去考级。窃喜,立即照相,然后直奔中央音乐学院设在清华大学的考点去报名!那是第一次考级(直接考的二级),顺利通过,之后乐乐对考试再没有任何顾虑。
其次,通过学习钢琴打下了音乐基础,包括获得了固定音高。敲击钢琴上的任意键,乐乐都能准确听辨出是什么音;音程,她也基本上能分辨出几度;听辨调性,准确率也比较高。显然,乐乐通过学习钢琴已经掌握了固定音高。这是小孩子学习钢琴的一大好处——如果是学习其他乐器,很难达到这种效果;如果是长大以后才学习钢琴,也不那么容易获得固定音高了。一般认为学习钢琴比较理想的年龄是4-7岁,乐乐是四岁半开始的,回头去看,这是一个正确开始。其实,乐乐当时是想学童声,我跟她商量学钢琴,她同意了。现在乐乐也开始学习声乐,钢琴基础对她学唱歌大有帮助。半年前,她还开始学习小提琴(这是乐乐自己的选择,因为实在太喜欢小提琴),明显上手很快,很多曲子可以自己摸索出来。
第三,体现出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年时间学了大量的曲子,乐乐对其中一些甚为偏爱,这当中很多属于练习曲,并无明确音乐形象(至少是没有标题指引),但乐乐还是能感受到音乐的美,能享受那种美。有的练习曲她还给取了名字,我记得有一首拜厄上的,她把它命名为“快乐的老爸”,还反复弹给我听。乐乐还喜欢把听过的音乐在钢琴上摸索出来。从鼓浪屿回来,她很快弹出了《鼓浪屿之波》的主要旋律。(在鼓浪屿住了四个晚上,听了三场免费的音乐会,真值。)看了几遍《红色娘子军》光盘,乐乐就跑到琴上去试奏《快乐的女战士》。学校的广播站每天会播送《秋日的私语》,听过一阵,乐乐也自己把它弹出来了,而且还填上了词。有时是自弹自唱,有时是她弹,让我唱。乐乐还喜欢自己作曲,刚学了一点五线谱就开始画蝌蚪,那时是纯属玩儿。现在她不时爬到钢琴上即兴弹奏,我听着还真有点意思了,很多时候旋律感还是很强的。我鼓励她把钢琴上创作的曲子再在谱子上记下来,乐乐回答我:我现在还不想这样做。言下之意,不排除将来会。呵,好像蛮有谱的样儿。一切顺其自然。对了,有那么一阵,乐乐喜欢给歌曲加左手的伴奏,感觉还挺好听的。其实,即使不好听也没关系,毕竟,这些全是她自主去做的,我想,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更为珍贵的素质。
有人说钢琴就像一所音乐学校。我要说,钢琴就是一所音乐学校。钢琴所能提供的东西远远超越其他任何乐器,“乐器之王”绝非浪得虚名。我这么说,丝毫没有轻视其他乐器的意思,而是说:作为音乐的起点,小孩子学习钢琴比学习其他乐器要能吸收到更多的东西,尤其是音乐基础。通过钢琴建立起一定的音乐基础(包括固定音高、五线谱、乐理等),再学其他乐器会容易得多。总体而言,接触音乐早比晚好,幼童(学龄前儿童)学习音乐最好器乐先于声乐(我指的是正式的学习,小孩儿随性地听歌唱歌不在此列),乐器的选择尽量钢琴先于其他乐器,亦或者学习声乐或其他乐器的同时辅助学习一点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