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天髓131二十五用神得失:(二)燥湿:阳燥阴湿

标签:
八字风水六爻起名易经 |
分类: 易经学院 |

二、燥湿:阳燥阴湿
【原文】
地道有燥湿,生成品汇,人道得之,不可偏也。
【原注】
过于湿者,滞而无成;过于燥者,烈而有祸。水有金生,遇寒土而愈湿;火有木生,遇暖土而愈燥,皆偏枯也。如水火而成其燥者,言木火伤官要湿也;土水而成其湿者,言金水伤官要燥也。间有土湿而宜燥者,用土而后用火;金燥而宜湿者。用金而后用水。
【任氏注】
燥湿者,水火相成之谓也,故主有主气,内不秘平五行,局有局气,外必贯乎四柱。湿为阴气,当逢燥而成,燥为阳气,当遇湿而生。是以木生夏令,精华发泄,外有余而内实虚脱,必借壬癸以生之,丑辰湿土以培之,则火不烈,木不桔,土不燥,水不滑,而有生成之义矣。若见未戌燥土,反助火而不能晦火,纵有水,亦不能为力也。惟金百炼,不易其色,故金生冬令,虽然泄气休囚,竟可用丙丁火以敌寒,未戌燥土以除湿,则火不晦,水不况,金不寒,土不冻,而有生发之气机矣。若见丑辰湿土,反助水而不能制水,纵有火,亦不能为力也。此地道生成之妙理也。
【分享】
此节原文“地道有燥湿,生成品汇,人道得之,不可偏也”在开始就说到 “燥湿"。由此可知,此节的重点就是燥湿。而结合上节,我们知道燥湿可以和寒暖放在一起来说明。 《寒暖》节说寒暖是“人道行之,不可过也”。而此节说燥湿则是“人道得之,不可偏也”,其中的过和偏,意思相近,只是太过和不及的程度有所不同。“过”的程度较重,“偏”的程度较轻。放到寒暖、燥湿中,显然寒暖对命局的影响比较大,而燥湿对命局的影响则比较小。徐乐吾在《滴天髓补注》中将燥湿和寒暖放在一起解说,“寒暖燥湿,指全局之气势言。过犹不及,皆属偏枯。故八字以中和为贵,调和气候,为八字中之重要工作也。天道地道者,干支也。天干金水为寒,木火为暖。地支西北为湿,东南为燥,此就五行之方位言。秋冬为寒湿,春夏为暖燥,此就时令之气候言。寅、卯、巳、午、未、戌为阳暖之乡,辰、申、酉、亥、子,丑为阴寒之地。阳暖支上,临以甲乙丙丁戊己,则暖而近于燥;阴寒支上,临以庚辛壬癸乙己,则寒而流于湿。调和之法有二,暖燥太过,喜雨露以润之;寒湿太过,宜太阳以暄之。虽非生克制化之常经,实为进退乘除之至理"。其中说到了针对寒暖燥湿的调侯取用。当然在后面也详细说明了调候的具体情况,“凡八字中需要调候者,虽见官杀财印食伤,一概暂缓论议,唯以调侯为急也。任注云,“寒虽甚,要暖有气,暖虽至,要寒有根’,盖调和气候,亦是根在苗先,必须原局有根,运至其地,自然发荣。若原局无根,虽值佳运,华而不实,一生福泽,亦嫌欠缺也"。由此可见,调侯的重点,一个在于中和,而一个在于有根。
此节原文除了燥湿外,还提到了“地道”和“人道"。这里的“人道和上节的“人道"意思相同:而“地道”则是和上节的“天道”相对应。《易经•谦》里面说过,“天道下济额光明,地道卑而上行”。由此可知,地道其实就是大地的自然规律。天气有寒暖,土壤有燥湿。燥,就是指干燥,湿,就是指湿润。(易经•乾》说,“水流湿,火就燥”,由此可以知道,燥湿在五行上就是指火水。我们在上节还提到过“能够调侯的五行只有水和火" ,而放在此节,就能够知道水火既济是调侯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燥湿和寒暖一样,也是判断命局贵贱的一个重要标准。
燥湿不同, 吉凶各异
接下来,我们总结燥湿的四种情况,分别说明命局的吉凶贵贱。
第一种情况就是“温为阴气,当逢燥而成;燥为阳气,当遇湿而生”。也就是说,因为湿属阴,所以一旦遇到属阳的燥,就能够成功;同样,因为燥属阳,所以一旦遇到属阴的湿,就能够生发。比如注疏中举的那个例子,“木生夏令,精华发泄,外有余而内实虚脱,必借壬癸以生之,丑辰湿土以培之,则火不烈,木不枯,土不燥,水不测,而有生成之义”。而命局中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就代表着吉。
第二种情况就是命局中湿气过于旺盛,但是燥气有根,或者燥气过于旺盛,但是湿气有根,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在行运的时候遇到好的时令,那么就能够生发,也就代表着吉。
第三种情况就是“过于湿者,滞而无成;过于燥者,烈而有祸”,也就是说命局中湿气过于旺盛,燥气却无根,这样的情况下,就无法成功;或者燥气过于旺盛,湿气却无根,这样的情况下,燥烈就可能带来祸患。命局中出现了这种情况,代表着凶。比如原注中举的两个例子,“水有金生,遇寒土而愈湿;火有木生,遇暖土而愈燥,皆偏枯也”,命局中满局金水,金生水,湿气过于旺盛,一旦遇到丑土这样的湿土,湿气加重,气势偏枯,凶,命局中满局木火,木生火,燥气过于旺盛,一旦遇到戌土这样的燥土,燥气加重,气势偏枯,不吉。
第四种情况就是命局中湿气旺盛到了极点,天干中有一丝燥气, 此时反而遇不到燥气,才代表着吉;同样命局中燥气旺盛到了极点,天干中有一丝湿气,此时反而遇不到湿气,才代表着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