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天髓129二十五用神得失:(一)寒暖:阴寒阳暖

标签:
八字风水六爻起名易经 |
分类: 易经学院 |

用神得失
在本章中,用神在命局中的运用几乎是每一节所要强调的内容,文中针对各种命局所出现的偏全旺衰,所列举的各种方法其实就是一个用神的使用问题。用神使用适宜,就能使整个命局中正平和↓用神使用不适宜,就会出现五行之气不平衡,阴阳不得调和。总结起来,正是用神的得与失。
一、寒暖:阴寒阳暖
【原文】
天道有寒暖,发育万物,人道行之,不可过也。
【原注】
阴支为寒,阳支为暖;西北为寒,东南为暖;金水为寒,木火为暖。得气之寒,遇暖而发:得气之暖,逢寒而成。寒之甚,暖之至,内有一二成象,必无好处,若五阳逢子月,则一阳之候,万物怀胎,阳乘阳位,可东可西;五阴逢午月,则一阴之候,万物收藏,阴乘阴位,可南可北。
【任氏注】
寒暖者、生成万物之理也,不可专执西北金水为寒,东南木火为暖。考机之所,由变上升,必变下降,收合必变开辟。然质之成,由于形之机,阳之生,必有阴之位。阳主生物,非阴无以成,形不成,亦虚生,阴主成物,非阳无以生,质不生,何由成?惟阴阳中和变化,乃能发育万物,若有一阳而无阴以成之,有一阴而无阳以生之,是谓鰥寡,无生成之意也。如此推详,不但阴阳配合,而寒暖亦不过矣。竟四时之序,相生而成,岂可执定子月阳生,午月阴生而论哉?本文末句“不可过也”.适中而已矣。寒虽甚,要暖有气,暖虽至,要寒有根,则能生成万物。若寒甚而暖无气,暖至而寒无根,必无生成之妙也。是以过于寒者,反以无暖为美,过于暖者,反以无寒为宜也。盖寒极暖之机,暖极寒之兆也,所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此天地自然之理也。
【白话提要】
此节原文“天道有寒暖,发育万物,人道行之,不可过也”在一开始就说到“寒暖”。由此可知,此节的重点就是寒暖。而结合全文,我们知道寒暖是判断命局贵贱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我们知道寒暖还包含有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含义,因此,也可以用来补充四时五行的旺相休囚死。
此节原文除了寒暖外,还提到了“天道”和“人道”。《易经··说卦》里而说过,“是以立天之道,日阴日阳,立地之道,日柔日刚,立人之道,日仁日义”。所以天道,就是指宇宙间的自然规律,比如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而人道,就是指人在天地间生活,感受到的自然规律,以及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生产生活的情况。因此原文“天道有寒暖,发育万物,人道行之,不可过也"的意思就是自然规律中存在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万物也由此而发育生长: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各种活动,但是需要掌握分寸,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徐乐吾在《滴天髓补注》中解释原文则说,“寒暖燥湿,指全局之气势言,过犹不及,皆属偏枯。故八字以中和为贵,调和气候,为八字中之重要工作也。天道地道者,干支也。天干金水为寒,木火为暖。地支西北。为湿,东南为燥,此就五行之方位言。秋冬为寒湿,春夏为暖燥,此就时令之气候言。寅、卯、巳、午、未、戌为阳暖之乡,辰、申、酉、亥、子、丑为阴寒之地。阳暖支上,临以甲乙丙丁戊己,则暖而近于燥:阴寒支上,临以庚辛王癸乙已,则寒而流于湿。调和之法有二,暖燥太过,喜雨露以润之↓寒湿太过,宜太阳以暄之。虽非生克制化之常经,实为进退乘除之至理”。徐乐吾将寒暖和下节的燥湿放在一起说明,确切地指出了寒暖分别是什么,也说明了取用五法中的调侯的具体用法。比如日主甲木,生于夏月,火正当时令,处于旺盛,水处于休囚,木属于退气,在寒暖上,太过于暖,因此需要“雨露”也就是水来调侯。一般来说,能够调侯的五行只有水和火。其中水代表冬季北方,火代表夏季南方。
寒暖的四个特征
根据原文及注疏,我们可以总结出寒暖的四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得气之寒,遇暖而发;得气之暖,逢寒而成”。也就是说,如果生于冬月,五行之气偏寒,那么一旦有火来调侯,就能够生发同样,如果生于夏月,五行之气偏暖,那么一旦有水来调候,就能够成功。
第二个特征就是“寒虽甚,要暖有气,暖虽至,要寒有根,则能生成万物”。也就是说,五行之气寒到了极点,但是寒气当中也藏着暖气;同样,五行之气暖到了极点,但是暖气当中也藏着寒气,因此,一旦到了合适的时令, 万物就能够生发成功。
第三个特征就是“若寒甚而暖无气,暖至而寒无根,必无生成之妙也”。也就是说,如果五行之气寒到了极点,但是寒气一意孤寒,不含有暖气;同样,五行之气吸到了极点,但是一意阳暖,不含有寒气,那么万物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无法生发成功,这就是孤阳不长,孤阴不生。
第四个特征就是“过于寒者,反以无暖为美;过于暖者,反以无寒为宜也。盖寒极暖之机,暖极寒之兆也,所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此天地自然之理也”。也就是说,如果五行之气太过于寒,为了能够阴极阳生,反而应该不含有一丝暖气;同样,五行之气太过于暖,为了能够阳极阴生,反而应该不含有一丝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