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字解析28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019-01-24 07:41:19)
标签:

八字

风水

起名

时尚

易经

分类: 四柱精粹

八字解析28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今天向大家推荐的第28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早就想写袁老的事迹,只因他的八字网上争议很多就搁浅了。现在他成为国家表彰的100位改革先锋,就有重启写他的决心。

 八字解析28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背景】

这次改革先锋100名中,袁老就在其中,给予他的称号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关于袁老的描述是这样写的: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他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关于袁老八字】

    关于袁老的八字争议,网上基本上有两个版本:一是庚午 甲申 甲寅 丙子193091日生)。另一个是庚午 甲申 庚申(193097日生);最终网上梁泓锡先生分析的理论根据符合袁老实际情况。    

梁先生分析】

    日干甲木自坐禄根,说明日主有自己的事业,做事专一,有坚强的意志力。(这点很符合,当年很多人说他不会成功,甚至说他是疯子,最后,就靠这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精神取得成功,这样的境界,非自坐禄根之人很难办到。)年月中,甲木为阳的代表,但受庚金控制,不得用,说明袁老起点低。庚金为基础,丙火为功能,且为能成格的基础与功能,有大作为。日干物种甲木自坐禄根,又有比肩邻近,物种不变。物种为木,从事与木性有关的工作。(搞农业科学,非常吻合。)食神为格用神,为日主取得成功的方式。食神主才华,加上五行为丙火,教书、搞学术研究之象,非常明显。

见山分析

  袁老差不多一生都从事水稻研究,直到提出要搞杂交水稻,这本来是违背教科书的,因为当时全世界公认,水稻是雌雄同株,自授花粉,没有杂交优势。可是他并没全信权威,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身体力行,开始大胆的实践。终于在天然同种中找到雄性不育株,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来。

  袁老命中之甲木,得根见水生,是活木无疑;甲木在象上讲是参天大树,但偏偏生于秋天,自然不能是树的意象了。寅申冲,秋天收割之意,所以这里的甲木是禾稼之意。那又为何偏偏是水稻而不是别的呢?那是因为时上见子水,申又长生水,水很旺,只有水稻长年生在水中,且合秋天收割之象。

  命中有两个甲,一个甲申,一个甲寅,而共生时上丙火。这个象就太有意思了,可以将甲申当作雄性不育株,因甲坐申是绝,木主生,金主死,甲申就是不育之意;甲寅就是培育的新水稻株,寅中含有很旺的食神,意思是增加产量,供人食用;时上丙象为花,两甲同生丙就是授粉的意思;而授粉后最终要育出新稻种,时上子水就是种子的意思。整个过程用八字象理表述出来。

  丙子时辰,是按晚子时理论排的;见山老师认为,按传统论排甲子时的话,命局也有很高的造诣,构成“三甲天上贵”的说法,中科院院士不就是天上贵吗?三甲成片,犹如杂交水稻成片。  

【点评】

两位先生的分析各有创意,尤其是见山先生的分解更是有些拟人化的分析,分析切贴,十分紧紧联系实际情况,令人耳目一新。梁先生的分析简明扼要,论点清晰明了,论据具有说服力。两人的分析都值得大家借鉴的。

这是一个食神制杀格的典型案例,格局成立,必成大器。

旺衰法分析:甲木命,得地、得势,通根日支寅木,得时支子水生助。身旺无疑。

身旺的甲木,自然喜食伤、财才、官杀,纵观他的整个大运,连续数十年都是行食伤、财才、官杀:

13岁到32岁的20年食神、伤官运,这时正值求学时期,伤食泄身吐秀,更说明了,袁老求学期间,基础理论扎实,才华出众,有思想,有创意,也有胆略,为后期他决然创新搞杂交水稻,铺垫着雄厚的技术源泉。

随后的财才、官杀大运,足足连同前食伤,一共六十年的好运环境,给予袁老一个十分宽松而又大好的创业和冲击世界级难题的勇气和力量。当然有好运并不能说明袁老就能成功,更有他自身的能力,勇气和坚韧不拔毅力,才有今天他的成功。

衷心祝福袁老晚年幸福,心神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