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行走在乡村的小巷,在春日暖暖的下午,久不闻的“蹦蹦”的弹棉花声声声入耳,看到那老师傅开的剃头店、一座座古桥、古民居,充满乐趣,返璞归真了一把,虽然没带相机,但一切都在记忆之中,心情大好。
在城市呆的时间长了,看到的都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飞驰的汽车、琳琅满目的商品广告、时髦怪异的打扮……混迹在匆匆的人群中,真的觉得外面是那么繁华热闹,然而内心却是那么孤独寂寞,生活越来越富足,而精神却越来越缺失,什么东西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平和充实?
走在这浙东普通寻常的乡村里,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充盈着。
那是小时候居住的小巷里熟悉的弹棉花声,随着弹弓的弹动,在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中,白花花软乎乎的棉被出炉了。这是我们生活的原生态,儿时的记忆令我们亲切,令我们回到纯真美好的感觉中了。
那是乡村理发店,高低不平的石质地面、瓷质的洗脸洗头盆,骨质的剔眼睛的挑子,老迈理发师纯熟的手艺,一切的一切与城里眼花缭乱的发廊旋转的霓虹灯不相干,但我看到的是老顾客们踏实温暖的笑容。
那是民国时的民居,大大的院落,5间两厢房,西洋式的窗花玻璃,雕花木梁上的却是精致的牡丹、石榴,过道高高的瓦楞上“勤劳俭朴”几个字清晰可见,中西合璧的古朴建筑是另一种时尚,它远离了喧嚣,却把浓浓的文化深藏在了一砖一瓦中,给后人留下了值得回味的文化力量。如今的院落中,居住的乡邻间的那种亲密自然、没有隔阂的感情也是久违了。
那是清代光绪年间所建的石桥,青苔在斑驳的石缝中随性地生长着,石桥还是那座石桥,而桥下的流水却早已不知流向何方,还有桥下的行人,生生死死自是寻常,不变的是依然屹立在这儿的这座石桥。
还有行走在这古朴自然环境中的人,记得那句“退休后要在乡村的古村落间休憩”的话,记得那对这些“宝贝”执着追寻的热切目光,记得说的“周末常常到自驾车到乡村行走散心”的话,记得这一切的一切,也记得昨晚我做了个梦,至今让我怀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