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买时尚杂志。《ELLE世界时装之苑》、《时尚芭莎》、《时尚COSMOPOLITAN》、《瑞丽伊人风尚》……一本本厚达五六百页的杂志摆在面前,美女养眼、名牌炫目,潮流、品味、品质、高档、时尚……茶余饭后,的确是消遣的好杂志。
相同的是,名牌包、化妆品、服装、生活、美容、美发、情感、健康、居家、话题、明星等等,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无论何时翻阅都有一股股时尚的清风拂面。不同的是他们各有特色,每期策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因为喜欢编辑总监晓雪,所以我成了《ELLE世界时装之苑》的“粉丝”。记得暑假一期“环保”的策划正合乎潮流,我便迷上了布包。最近的“二十周年黄金、白金经典版”也买回了看。对“ELLE”独特的解释——Elegance“优雅”、Luxury“奢华”、Love“爱”、Energy“激情”,别具一格而贴切引人。特别企划“风格她时代”中众名人章子怡、刘璇、靳羽西、王军霞、张越、杨澜等的亮相,也很有说服力。闾丘露薇、安妮宝贝、李少红、廖一梅等对“女人”的诠释,这比起那些爱无病呻吟的自由撰稿者颇有权威性。客观地说,从主编到各类编辑都是下足了功夫,把一本杂志办得有声有色。
看得多了,就自然进行比较,突然发现我最爱看《时尚》,无论是《时尚芭莎》、《时尚COSMOPOLITAN》。因为我独爱看其专题策划的各类栏目,而且它们近600页的含量也比区区300余页的《ELLE》多了先天的优势。
《时尚芭莎》的主编是苏芒,她策划的“时尚芭莎慈善之夜”已经成了一个品牌,时尚圈谁能不知?谁能不晓?而在杂志的字里行间,我闻到了浓浓的文化的气息,这是我欣赏的原因之一。如今年9月号“盛装奥运欢乐颂”用600页对北京奥运激情巨献,将时尚与新闻结合,是多么敏感的新闻职业感觉啊!对陈凯歌与《梅兰芳》剧组的访问,不仅国内独家,也把浓浓的国剧韵味、电影文化与时尚结合得如此巧妙,可谓匠心独运。而“华裔天使刘玉玲”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与众不同了解明星的窗口,引人入胜。《林志玲——柔性的力量》、《侠者于丹》也是可圈可点。
《时尚COSMOPOLITAN》的主编是徐巍,提到她是因为她的“卷首语”和“客座总编辑”,
我是必看无疑的。无论卷首语,还是每每徐巍和“客座总编辑”嘉宾对话之时,总能感到一种人文关怀。是的,在繁花似锦、眼花缭乱的花花时尚中,还能听到能感动心灵的对话,能看到历经岁月而沉淀的智慧,能触摸“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这怎不叫人惊异和充满敬意呢?而一些采访,如《谭盾——我的自由没人能打扰》,也依稀感到曲高和寡者的优雅,从中品味出一种不一样的人文氛围。这需要采访者的功力和基本功,令我佩服。
一份杂志的魅力在于她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着独特的个性。在资讯时代,时尚类杂质要追求“时尚”、引领潮流并不难,然而,时尚信息的堆砌并不能令一份杂志有长久的生命力。我以为,两份《时尚》的特色来源于编者独到的的新闻敏感、厚积的文化素养,而这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所以,做时装杂志,同样要有文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