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的日子过得很快,比起无忧无虑的童年,少女的日子里多数记忆是读书。
离开了童年那些亲近自然的生活,接着就是专注于学业了。中学六年一直在二中那所普通中学就读。小学时我是老师的“红人”——学习委员、全班唯一的中队长,管学习、管纪律,真是“无知者无畏”,那时的我自我感觉太好了,语文成绩总是第一第二,数学则学得有心虚。到了初中,在普通中学里,成绩一直在班上四五名,也做了班干部——宣传委员、代数课代表,可是却渐渐地沉默起来了。女孩子天性中的敏感、内向越来越显现出来,其实“性格决定命运”在此时可能露出了端倪。以至于到了高中,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在班级默默无闻的无名之辈,尤其在高二上了理科班后,非常自惭形秽,那两年的高中生涯以及后来一年的复读,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段低谷。
在普通中学,老师乏善可陈。初中班主任方老师很有抱负和事业心,他打印的那些系统的学习计划,规定几点学习、几点睡觉等很细致的内容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他对那些捣蛋的男生动手动拳的“暴行”也印象深刻。后来听说他去了地委组织部,后来又听说他犯了“经济”错误,不了了之。高中班主任吴老师则是另一种风格,上课毫无吸引力,中规中矩的行事作风,没有鲜活生动的事例让我记住。倒是英语课陈老师有一套自己的东西,他总结归纳课文内容并帮助我们记忆英语段落、文章,纠正我们的发音,至今仍在受益。还有复读时的一位数学老师,他把那些看似没有规律可循的数学题归类总结,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假如在我开始读理科班之初就遇到这么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或许境况会有不同,这对我的性格、人生将会有多么的改变啊!顿时明白一个道理:老师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孩子的一生!
不能不提高中生活的最后一年复读的日子。至今我认为这是我人生中最为正确的决定之一:我决定放弃学了两年的理科,而改读文科——这意味着我要花一年的时间自学别人两年的学习内容。这一年里,我如饿汉般的扑在历史地理书中,我发现,这些功课对我来说太简单了,也太有吸引力了,明白自己原来擅长于感性思维,本该学文科的啊!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破釜沉舟的勇气、夜以继日的学习以及在黑暗中茫然不知所措奋然前行的摸索……与班上别的同学一样考上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这对一个十八岁一直呆在一个小城市、没有离开过这座小城的少女来说,这是唯一能让她展翅高飞的途径了。而最终我成功了,虽然是刚上本科线,学了一个最梦都没想到的师范大学历史专业。这又是人生的另一个教训:什么时候都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有动力和方向,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品尝胜利的硕果。
现在看来,因为自己学理科成绩堪忧的自卑,这多少形成了一些内向性格,加上天性中本身有的某种程度的不善与人沟通的倾向,所以这些阴影其实至今都在影响我与人的交往——不够主动、积极,不够圆滑和八面玲珑,不够开拓尖锐。但是我直率、真诚、埋头苦干。少年的经历对人的成长其实至关重要,因为性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赖于这段时期的经历,而基本上“性格决定命运”,人一生的经历——婚姻、事业、家庭等许多观念,其实此刻就已经在脑海中定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