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常去,海派建筑的精致与北京的大气相比,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北京的大街开阔畅达,上海的小巷优雅别致;北京类似风风火火的一阵风,上海恰像文文气气的细雨蒙蒙。因为看惯了南方的小桥流水和亭台楼阁,我更流连上海的细巧。
在细细长长的安福路上,道路两旁是高大的树木,正好给小街的天空搭上了空中绿阴。晚上,慢慢走在那条静静的小巷,一间间小屋被甩在了身后,喧嚣的世界被隔在了身外,就这样静静地思考着、前进着,没人打扰,宁静极了……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就座落在这条小街上,每每华灯初上,艺术中心门前就开始三三两两地站着人,情侣、夫妻、一家三口、同性好友……都有一个目的:观赏话剧。进得门去,有色饮料和食物一律不许入内。门厅不大,但工作人员不会忘记摆上当晚的演出资料,需者自买。演出大厅,座位连成长长的一排,座位不多,但紧凑;二楼似乎全是包厢,这也算是一个特色。有那么多热爱话剧艺术的人是这里的常客,成了忠实的“粉丝”。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门前的雕塑
一个月之内,我去了两趟,这是一个值得花上一个晚上时间呆在那里的地方。记得雷国华的《牛虻》曾在舞台上打动了许多人,这次,《牛虻》原班人马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的《红与黑》又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波旁王朝复辟的法国,一个小人物在那样的时代,破碎了梦想,埋葬了爱情,断送了生命。“有一种红,浓郁而单纯;有一种黑,犹如绝尘而去的妄为;当红与黑碰撞,结果只有——死亡。”李宗翰的表演充满激情,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在空中回荡……
除了话剧,这里还有“慢慢生活”戏剧游戏作坊之“欢乐零号线”等一系列课程,帮助疏解工作与生活压力,“让表演艺术轻松快乐地走进生活,让生活轻柔悠慢地享受戏剧”,这不正是生活中所需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