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可能不信,我天生怕黑、怕鬼。
记得小时候晚上从一楼上到自家二楼的楼梯,便有些惊心动魄,偶尔从母亲单位到家的十分钟路程,便是一次与黑暗、与害怕可能半路上从路边跑出来的“鬼”作斗争的过程。记得读小学时,流传着学校厕所有“红手”伸出来抓人的故事,因此我从来不单独一人上厕所。记得同学常常讲起“鬼”的故事,这又激起了我那怕鬼的神经,所以至今我不听恐怖故事,不看“鬼”片。记得每年到了夏夜,我不敢裸露手臂和大小腿睡觉,因为我害怕把自己暴露在黑暗的空气中。
后来上了大学,八人住在一间小小宿舍的集体生活让我的恐惧心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缓解。真的非常感谢大学生活,她不仅令我的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也令我的世界开阔了不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使我在很大程度上战胜了恐惧。是的,集体生活给了我力量。
我一直在寻找答案,是什么原因使我怕黑、怕鬼?可能是天性,也可能是后天所致,想来想去或许与小学四年级看的《聊斋志异》有关。小小年纪正是不分是非黑白的年纪,不知哪位同学有本《聊斋志异》,便借了来看。其中的故事情节自然很吸引人,但都离不开“黑夜”、“鬼”,可能这“黑暗”和“鬼”的印象便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了,挥之不去,成了令我困惑的阴影。
有了自己的教训,所以我很能理解儿子怕黑怕鬼的感受,因为我有深刻体会。当然,我会注意给他选择适合的书籍,当然不能重蹈我小时候的覆辙了。
那天,看到新东方董事徐小平的《仙人指路》中一篇《怕鬼的短文》,居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徐小平也怕黑怕鬼,他儿子也是。他说是初恋的一个黑夜给了他勇气,成为他的一个转折点。因为“爱情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战胜黑暗的胆量,给人以驱逐心中鬼魅的明媚阳光……”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自然会觉得小时候的害怕是那么没道理。虽然独自一人在黑暗中,依旧偶尔被害怕包围,但毕竟此一时彼一时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