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最上乘的养生方法:让内心没有尘埃
解说:健康长寿从古至今就是人类普遍的愿望。中医学认为,人的寿命取决于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然而健康的身心并非一朝一夕、一功一法所能成就,父母遗传的因素无法更改,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
关庆维:人的这种生存状态和他的思维意识状态决定人的整个的这种身体不平衡状态的,你不是医生就能把你完成的,这个治疗成果是病人和医生的一个合相才能完成,比如说你酒精性引起的肝硬化,你就天天喝酒,我医生天天在这给你治你说能好吗?所以中医采取的任何病例当中的时候全部都在使用身心医学治疗,就是它对他病的愈后的状态的治疗是一种什么状态的,你应该遵循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然后才不导致这病的发生,你要紧记这方面的一种法则这病才能好,所以有些病是不治的,因为你治不了他的心你就没法治他的病,这个病人你把他心治了,你不让他喝酒他同意了,他的病才有一个更好的转归。
王鲁湘:所以中医也要学儒家的东西,学道家的东西,学佛家的东西,有时候在和病人谈话的时候经常跟人说点佛教的道理说点儒家的道理,这可能比药还管用。
关庆维:对,其实中医的治疗方式最高层次上升到就是哲学的一个生存观的问题,你比如说情绪问题是形而上的吧,你比如肝郁气滞,你还是由于她血往下走的时候她肝阴不足了,她就容易生气,你看女孩经前期时候特别容易怒,情绪很不稳定,承受力特差。然后呢你把她形而上的东西,观念给解决了,你把她那个气滞血瘀状态然后把肝阴养起来以后,它有形的东西就不容易发生气滞了,就不容易血瘀了,就不导致乳腺增生了,不导致卵巢囊肿,不导致子宫肌瘤还有甲状腺腺体瘤了,都不导致了,所以这就是无形的东西对于有形的影响,所以就是感觉在医学这领域来讲,就是其实是这有形的东西是在为无形的东西服务,而无形的东西意识是对这身体起主导作用的。
王鲁湘:身和心是一体的是吧,有些身体方面看上去的毛病其实可能更多的是心的原因造成的。
关庆维:对,所以中医讲养生的时候为什么讲最上乘的养生是修心,调整心态的平衡,之下是养生,才去养身体,你比如用些什么营养物质补充自己的身体,而中层养生是在补气,调气,让他的气息调达、通畅,让经络通畅,气血通畅,而最高级的养生方法就是修心,让心态平衡,让心里面没有尘埃。
解说: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说,中国哲学史很久以来,就认为中医哲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是中国哲学的一章。很显然,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而言,传统这个东西是异常沉重的。我们关于过去的集体记忆可谓太多太多,而西方的现代语境对我们的过去理解得又太少太少。然而,我们相信,东方的价值系统是禁得起现代化的挑战的,它不会失去自己存在的依据。中医也是如此。其实,无论东方、西方,只要拥有谦逊和真正的自我,都可以承担起未来的责任。
关庆维:儒家在道德方面,它在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的平衡状态,儒家,仁义礼智信,这种人伦的关系,它建立起来一种社会秩序,最容易通过修儒家的这些道理,然后形成一种社会的一种状态的平衡,而道家文化呢,倡导天人合一,所以它的文化体系呢,最适合跟自然沟通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而佛学,心里头,修心,让心定。戒定慧,产生智慧,使自己的生命养育起来,健康起来。
王鲁湘:实际上也就是中医说的三大平衡,这实际上这三个都就是在各个方面都帮助你导致这样一种平衡。
关庆维:对啊对啊。
王鲁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中医应该是儒释道这三大思想文化的一个载体。
关庆维:而且是“医以易显”,就是这些易学,还有这些和三大宗教的整个整体文化是通过医这个文化体系来显现的,所以成为一个中医它必须得是一个哲学。
王鲁湘:实际上它思维通通是哲学思维嘛。
关庆维:对,中医讲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所以这个中指的是中医的中,中医是治人的,所以中医的一切用药方式都在解读这个人不解读你身体里的病原体,还有一个外延性,就是中医中庸,和谐平衡。
王鲁湘:致中和。
关庆维:对,致中和,所以这是中医里边,中国文化里边最精彩的就是中和,中庸和谐,平衡,所以中医整个追求的一些价值取向全部都是朝着平衡和和谐走。
王鲁湘:对。
关庆维:其实中华民族的存在不止五千年的历史了,其实中医一直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全部的过程,成长起来的,所以它经过大量的人体实践,然后结成的一个医学体系,这个医学体系,全部是由人的身体的功能方面的感受来出发,建立起来的一个医学体系,所以这个医学体系,我们的祖先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投入过这么大的这种人体实践的方式,然后形成的一个医学体系。
王鲁湘:人类所要探索和解决的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生命的问题、生与死的问题。生命的本质到底是细胞、蛋白质、DNA,还是精、气、神?揭开生命奥秘的到底是西方,还是东方?或许,西方生命科学更能揭示生命物质层面的奥秘,东方生命哲学则直指生命的精神层面,两者倘若能够互补互动,才是未来世界的大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