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借花献佛:相近词(字)的区别使用(一)

(2010-08-25 22:00:44)
标签:

杂谈

分类: 借花献佛

    PYM注:

    我看《相近字的区别使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次看时,没有觉得错在哪里,意思都差不多嘛——“看山是山”;

    第二次看时,嗯,意思确实不一样,汗颜——“看山不是山”;

    第三次看时,看习惯了,嗨,本来就是这个意思——“看山还是山”

 

1.象 ≠像。

    抽象的征状为“象”,如气象、景象、想象、象征、现象、印象;与照像有关的或比似的用“像”,如像片、摄像、照像、肖像、像似、像太阳。
2.叠 ≠迭。

    重叠、叠床架屋、峰峦叠翠用“叠”;一迭材料、高潮迭起用“迭”。
3.彩≠采。

    表形时用“彩”,如精彩、剪彩、彩排;抽象时用“采”,如神采、光采、兴高采烈。
4.订 ≠定。

    “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用“定”。
5.度 ≠渡。

    与时间相关或没有人为因素的用“度”,如度汛、度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度过暑假;与空间相关或有人为因素的用“渡”,如渡过难关、过渡时期。
6.分 ≠份。

    本分、缘分、成分等用“分”;份量、每份、县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
7.竿 ≠杆。

    “竿”指竹竿,所组词汇与竹子原料有关。钓竿已很少用竹子做,但仍沿用竿字。“秆”是指某些植物的茎,秸秆、麦秆不要写作秸杆、麦杆。
8.冈 ≠岗。

    “冈”指范围大些的低平山脊,如山冈、井冈山;“岗”指独立的某点,如岗哨、黄土岗。
9.连 ≠联。

    “连”侧重相接,如连日、连续、连接、牵连;“联”侧重相合,如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

10.练 ≠炼。

    与火无关的用“练”,如简练、洗练、练字、练习;与火、加热有关的用“炼”,如修炼、炼丹、锻炼。用心思琢磨用字是“炼字”;文字简洁为“精练”;精心“提炼”有精炼的意思。 
11.砂 ≠沙。

    意思相同,但在砂布、砂纸、砂轮、砂岩等词中和在建筑工程上,通常写作“砂”。
12.予 ≠于。

    有份量的称“授予”“给予”; 属双方平等关系时用“给于”。
13.泄 ≠泻。

    “泄”是流出、漏出的意思,如泄漏、泄洪;也引申为透露、抒发的意思,如泄气。“泻”是指大量液体急速流动,也指情感等连续、强烈地表达,如倾泻。
14.斜 ≠邪。

    “斜”指方位不正;“邪”多指行为、品德不正。
15.形 ≠型。

    “形”的本义指形体、形象,也可指形状、样子、实体,还可指表现、显露,如形影不离、字形、地形、图形、圆形、喜形于色。“型”的本义是指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出式样、类型、楷模、法式的意思,如新型、型号。原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是指原来的形状,引申为本来的面目,作原型毕露。
16.住 ≠驻。

    “住”泛指居住;“驻”特指为执行公务而留住某地,如驻军、驻守、驻地。
17.作 ≠做。

    抽象意义词语写“作”,如作文、作对、作罢、作怪、作战。具体东西的制造写“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饭。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能写“做为一个领导干部”,做贼心虚不能写“作贼心虚”。
18.化妆 ≠化装。

    “化妆”一般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化装”一般指演员为扮演角色而加以修饰。
19.倍受 ≠备受。

    “倍”指加倍,更加、格外的意思,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20.报道 ≠报导。

    客观表述的新闻称“报道”,掺和观点导向的新闻称“报导”。
21.爆发 ≠暴发。

    “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或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的“暴”系凶语,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以及突然得势或发财的“暴发”“暴动”。
22.必须 ≠必需。

    “必须”是单一指向,意思是一定要这样,如必须努力学习;“必需”是整体需要,意思是一定得有这样东西,如必需带帽子。
23.窜改 ≠篡改。

    “窜改”是指改动、删改,被窜改的往往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和曲解真实的、正确的东西,被篡改的往往是抽象的东西。
24.肤浅 ≠浮浅。

    “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
25.扶养 ≠抚养。

    “扶养”的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晚辈。“抚养”的对象多是晚辈。
26.功夫 ≠工夫。

    “功夫”表示本领和造诣;“工夫”在表示占用的时间。
27.观摩 ≠观摹。

    “观摩”是指切磋、研究的意思;“观摹”指照样子模仿的意思。
28.贯穿 ≠贯串。

    “贯串”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贯穿”仅用于较具体的事物。
29.国是 ≠国事。

    “国是”的“是”,有正确的意思,使用范围比较窄,如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的大事、政事,如国事访问、关心国事。
30.简朴 ≠俭朴。

    “俭朴”只指生活方面。“简朴”除了指生活方面外,还指语言、文笔。
31.决不 ≠绝不。

    “决不”含有决心、决定的意思;“绝不”则含有绝对的意思。
32.界限 ≠界线。

    “界限”主要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界线主要用于具体事物。
33.起用 ≠启用。

    “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一代新人;“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
34.权力 ≠权利。

    “权力”是指地位和职责带来的控制力量;“权利”有与义务相对的意义,如著作权、选举权。
35.树立 ≠竖立。

    “树立”是指抽象的东西,如树立榜样。“竖立”多指具体的东西,如竖立着纪念碑。
36.醒悟 ≠省悟。

    “醒悟”多指在外界作用下觉醒过来,变得清楚。“省悟”的“省”有反省的意思,因此多指经过自省、内省、反省而明白、觉悟过来。
37.装潢≠装璜。

    “潢”是指颜色,“璜”是指一种玉。用于表示房屋装修等,一般用“装潢”。
38.侦察 ≠侦查。

    “侦察”常用于军事、作战等方面,“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以及与破案有关的方面。侦察着重于察看,从观察中来了解情况;侦查着重于调查,从检查中来了解情况。
39.振动 ≠震动。

    “振动”主要指动,“震动”主要指震。振还表示奋起的意思,如振作、振兴、振奋。
40.年轻人 ≠年青人。

    20岁上下的称“年青人”,30岁以上的称“年轻人”。
41.通信员≠通讯员。

    传递信息的人叫“通信员”,如部队、机关中传送公文信件的人员;“通讯员”指报刊、电台等约请为其经常写作新闻报道的非专业人员。
42.诬蔑 污蔑≠侮蔑。

    捏造事实损害别人名誉,用造谣诬蔑;“污蔑”所指的重点不在于捏造事实,而在于使用污辱性的言语;“侮蔑”表示轻视、蔑视。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