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花献佛:《包容的智慧》(六)
(2010-08-06 13:26: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借花献佛 |
●不久前,我在北京看台湾林怀民先生“云门舞集”团队的“水月”演出,当广播说完注意事项、大幕拉启约1分钟后,林先生突然决定合幕,原由是台下依然有人摄像、嘈杂,开场气氛不好。等到幕布重启时,台下果然鸦雀无声,70分钟的演出里,大家也始终遵守着“演出中不鼓掌”的规则,将掌声留到最后谢幕时。我感到,人是可以接受熏陶改变的,大家随演员进入“水月”情境中,才明白这样的全场融入和配合多么重要。舞台上我看到的不只是专业主义的精神,还包含着一种仪式感和宗教感。我想不论哪个年代、什么职业、何种手法,要想成就一番业绩,热爱、敬畏到忘我或许是唯一途径。
●应该学习水的无常之势:滴水穿石,汇流成海;飞跃高崖成落瀑,蒸腾天际作闲云。在水面前,一切阻碍都是线索,所有陷阱都是路径。
●禅宗有这样的公案:有人问赵州禅师:“什么是禅法?”回答:“去洗碗。”又有人问他:“什么是禅法?”回答:“去扫地。”学生不满意地责问:“难道洗碗扫地以外,就没有别的禅法了吗?”赵州禅师不客气地说道:“除了洗碗扫地,我不知道另外还有什么禅法。”
●一则公案是这样:有源律师请教大珠慧海禅师道:“如何秘密用功?” 大珠禅师道:“饥时吃饭,困时睡觉。” 有源律师不解地说道:“那岂不是天下每人都在修行?”大珠禅师道:“不同!别人吃饭,挑肥拣瘦,千般计较;别人睡觉,胡思乱想,万般苦恼。”
●一个人具有竞争力,就不会被社会淘汰;一个公司具有竞争力,业绩就能蒸蒸日上;一个国家具有竞争力,就能在世界舞台上扬眉吐气。竞争力不是打倒别人、破坏别人,而是自觉、自发、自动地培养自己的实力,尤其是良性的竞争,更是进步的动力。
●“我没学过建筑,也没进过师范,但是,我从大陆到台湾,又从台湾到世界各国,我走过很多路,见过很多房子,每次我都会注意别人怎么建房子,也常设身处地想过如果我是个建筑师,这栋房子应该如何设计?这块土地应该如何规划得更整齐美观?当我还在学院求学时,我就思考:假如我将来办教育,我将如何计划、实践理想。由于过去的用心,一旦机缘成熟,创建道场、筹办学校,构想早已成竹在胸。”
●拥有文化遗产的人是幸福而且高贵的,历史的惊涛骇浪不能白白淘尽,祖先留下的般若智慧,不能变成我们手里的垃圾或天书。要包容世界,就要先包容自己的国家;包容自己的国家,是因为爱。
●爱是最大的包容。爱它,你才懂得它的美,它的好,它的珍贵。爱从哪里来呢?从我们的心。只有随时清洗掉现实利诱的尘染挂碍,在名利贪欲的牵迷前,时刻保持清醒,克服盲目的焦躁和不安,我们才能看到自己心里,其实还有一个博大精深的世界,它有那么丰富的历史,那么灿烂的文化,有直透心灵的思想,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智慧准则。
●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华人文化血型,是一种近乎天然的遗传基因。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则决定了人一生的成就。
●人生必须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工作要存有敬重之心。尤其工作时,必须与很多人互动、合作,所以在群众之中,一定要与人和乐相处,不可有我无人。懂得敬业乐群的人,人生才能一帆风顺。
●我认为职业精神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敬业、专业、勤业、创业。有了这四种精神的人,几乎可以肯定他事业有成。
●资讯台(香港凤凰台)有一位名叫张洁慈的港人编译,她在“凤凰”工作多年,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赶到公司上早班。公司因为常有加班,所以偶尔晚到几分钟也不会扣工资,但是,她在这里工作的一千多天里,没有迟到过任何一次。在她看来,迟到不是一件小事情,因为这“事关个人的名誉”;但她也从不认为不迟到就是什么大事情,所以她从来没向别人炫耀过。
●有一个真实的寓言。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对艺术院校教授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颇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艺术道路,有很多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响,人体患病器官为了抵御病变,其代偿性往往比正常的器官机能更强。阿费烈德将这种现象称为“跨栏定律”,即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得也越高。
●记得XX年,“凤凰”记者准备远赴阿富汗时,没有一个保险公司肯接受投保,我们依然上路了。当然,“凤凰”精神最后也赢得了保险公司的认同,现在已经有保险公司为“凤凰”做战地保险了。(PYM注:你不敢保险,我不怕险,“我依然上路”!我保险了你才敢保险;“战地保险”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真正的保险是自己创造的!靠保险公司“就保险吗”?!)
●打动人的一定是真实的力量,深入才有洞察,热爱才能感动。(PYM注:爱的反义词是什么?不是恨,不是恶,不是不爱,而是“假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