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总结2012年投资,怎么才能算是好的总结呢?如果仅仅总结,今年业绩,什么做的好,什么做的不好,哪只股卖对了,买错了之类,我以为不是好的总结。这样的总结都是以短期结果来判断,其中的偶然因素很多。比如某只股换对了,这个经验能复制吗?下一次可能又换错了,一年年这么总结,其实没什么提高。
投资是场马拉松,那么我们的总结应该是对比自己长期目标,看看有没有偏离,是不是达到阶段性的要求,把项目管理的某些方法拿来用,比较合适。按照复利计算,每年20%的盈利就是个不得了的成绩。所以,不用和别人比(顺便说一下,很多博客的业绩真是靓丽!股神都来中国了?
)
我2010年开始皈依价值投资,总结一下自己的成绩如下:
|
上证指数 |
A股净资产 |
差值 |
恒生指数 |
港股净资产 |
差值 |
2010 |
-14.3% |
5.0% |
19.3% |
5.3% |
65.0% |
59.7% |
2011 |
-21.7% |
-10.0% |
11.7% |
-20.0% |
-50.0% |
-30.0% |
2012 |
3.2% |
28.5% |
25.3% |
22.9% |
9.8% |
-13.1% |
累计 |
-30.8% |
21.2% |
52.0% |
3.60% |
-9.2% |
-12.8% |
三年累计下来A股跑赢上证指数52%,港股跑输恒生指数将近13%。但其实远没有达到每年20%的盈利目标,特别是港股今年和去年还跑输了指数。把今年的业绩拉开来看
|
2012‘Q1 |
2012‘Q2 |
2012‘Q3 |
2012‘Q4 |
2012累计 |
上证指数 |
2.88% |
-1.65% |
-6.26% |
8.77% |
3.17% |
A股净资产 |
5.55% |
-1.68% |
-6.69% |
32.73% |
28.53% |
A股业绩 |
2.67% |
-0.03% |
-0.43% |
23.96% |
25.36% |
恒生指数 |
11.51% |
-5.42% |
7.20% |
8.72% |
22.91% |
港股净资产 |
5.10% |
-4.00% |
-1.94% |
10.96% |
9.78% |
港股业绩 |
-6.41% |
1.42% |
-9.14% |
2.24% |
-13.12% |
A股跑赢指数主要是第四季度,也就是最后一个月银行股的爆发。港股仍然低迷。也许是运气的原因。明年银行股不见得还能大幅超越指数,往往可能稍有落后,所以明年业绩恐怕就不会这么好了。
现在言归正传,我的长期策略是什么?是买入低估的优秀企业。具体说就是1)稳定发展的行业龙头,2)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有自己核心竞争力,3)财务健康,最近3年ROE》15%,现金流健康持续增长。短暂的业绩下跌并不影响我持股。4)低估50%以上买入。
我现在的持股如下(仓位由重到轻,最近三年一直满仓):A股,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浙江医药。港股郑煤机H,民生H,思嘉集团,东瑞制药。这些持仓中,三只银行在银行业都是最优秀的(银行说的太多了,不罗嗦了),剩下的企业只有东瑞制药不太符合行业龙头,虽然别的条件也算符合,财务也算健康。
我今年换掉的股是,苏宁电器(商业模式已经不适合新环境,核心竞争力丧失)烟台万华(不如浙江医药低估)华域汽车(不算是优秀企业)。今年换错的股都在港股。创生控股(以为东瑞制药更低估,对成长性估计偏差影响估值计算,更深层次是对企业经营了解肤浅),罗欣制药(不明白抗生素企业业绩都下跌,怎么他的业绩反而大幅度增长呢?企业不透明)
明年的股市怎么走,港股会否好于A股,还是相反?我不知道,也不预测。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擅长的事,而不是浪费时间做自己拿不准的事。我不擅长预测,我努力做到的是发现并持有优秀的企业,能做到如此,足矣!明年我仍然坚持银行股,浙江医药的价值会体现出来。港股的思嘉集团的价值也应该体现出来。唯一不太确定的是郑煤机H,看着业绩增长的不错,但是否真的低估,经营到底怎么样,还要观察。
总之一句话,投资应该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为了吻合长期策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做A股,港股之间的套利,不抢小跌的白酒,不迷信所谓能穿越周期的消费品。坚持买入(换入)大幅低估的优秀龙头股直到大幅高估,或者发现更加低估的品种。专注于企业研究,而不是市场研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