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质量奥运财经 |
分类: 经历感受 |
质量问题不算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中国质量万里行”印象中都已经进行了很多年。
回北京不到一个星期,就先后遇到两次质量问题。
前天在屈臣氏买了两个发卡,带着倒是挺合适,还没来得及欣喜于国内的东西就是适合咱中国人,次日一早再别,卡子的扣扣处就断了。
同一天在东方广场的奥运商品专卖店买了两样奥运商品,除了打算带回去送给外国同事的,将一个福娃晶晶的手机链挂在自己的手机上,看着晶晶小熊猫神气的样子,自己也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感到自豪。谁知今天中午和朋友吃饭时从兜里拿出手机,叮当一声,熊猫晶晶就滚落到了桌子地下,又是连接扣处断了!
如果说发卡那样普通的百姓用品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出现质量问题在所难免的话,那么价格不菲且代表中国形象的奥运专卖商品是不是总该把好质量这一关呢?
本虎暗自庆幸这两样东西都是坏在了自己手里,至少没有把中国人的脸面丢到国外。记得4年前一次探亲,也是从北京买了一些漂亮的发卡送给美国老师当时五岁的女儿,就当着我的面,卡子就因断了而从孩子头发上滑了下来,老师为了不让我难看,一把将发卡握进手心里,不让我看,转身跟孩子说:“没关系,妈妈一定会把它修好的!”虽然发卡不是本虎做的,那一刻虎脸分明是热辣辣的。
距离奥运会的举行还有二百多天,在大批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工作人员和观众、游客纷至沓来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质量问题从把关奥运商品开始呢?
前一篇:《日内瓦湖畔随笔》诞生记
后一篇:说说探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