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朝乐府《西洲曲》赏读

(2020-12-02 16:06:15)
分类: 诗词解读

乐府诗《西洲曲》赏读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細。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赏读】

这首《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发展到成熟阶段、经过文人加工润色的作品。一般认为产生于梁代。全诗描写了一个青年女子自春及秋的对爱人别后的刻骨相思之情。

开篇二句是说诗中女主人公及其所欢曾于西洲梅下幽会,如今梅花盛开,而情人却在江北,因此往西洲折梅寄远。这两句不仅切合《西洲曲》这个题面,而且揭示了全诗所要表现的离愁别绪的主题,并明确地交代出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以便为后文张本。三、四两句描绘了女主人公的衣着、发色,暗示她年华的美好。西洲在何处二句,承上写来,意思是说西洲离女子居处不远,从桥头渡船,划几桨便可到达。日暮伯劳飞四句,前两句是宾,除点明时令是在初夏外,还暗喻女子处境的孤单;后两句是主,引出女子的住家,点明她不是深藏于阁中的贵族小姐,而是生活于民间的一般女子。接下米,开门郎不至心底红八句,交代节候已至清秋,并描述女子的采莲活动。这位女子未必是一般的采莲女,她是想借着采莲,寄托对情人的深厚情爱,排遣相思的烦恼。从中可以窥到她那感情丰富的内心世界。其中采莲南塘秋句,将优美动人的女子置身于与之相谐和的优美动人的环境之中,以便她暗表情杯,低头弄莲子是写她表达柔情密意的动作;莲子青如水是喻指她爱情的纯洁;置莲怀袖中句是通过女子忘情的动作表现她对爱情的奔放和热烈。这些都是极为精美传神的诗句。诗文两句一意,有承有转,愈转愈深。忆郎郎不至二句,表示她从夏到秋、无时或已地切望远方情人的归来;鸿飞满西洲二句续写她翘昐郎归的心情;“楼高望不见二句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与执着,格调至此为之一变,这种变化是由于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所致。栏杆十二曲二句暗示她那焦灼不安与深切失望的心情;卷帘天自高二句真实地揭示了她无由倾吐的惆怅心曲,因为秋空自高,不解入事,秋空似海,难寄离情;海水梦悠悠”二句是女主人公忧惚迷离、朦胧渺茫的内心写照,并由自身推及对方,料想对方也同自己一样的痛苦,见出她感情的丰富和细腻。诗文的结尾两句写女子将内心的隐曲托付给南风,请南风把梦境中的情人吹送西洲,得以欢晤,从而回应了开篇。

这首诗讴歌了民间劳动人民纯洁、坚贞的爱情。这种爱情是健康的、美好的。《西洲曲》成功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她不仅容貌美丽,内心也是纯洁无邪的。对这样一个人民所喜爱的美好的形象,作者没有孤立静止地去描绘,而是通过特定环境中的人物行动去展现她的内心世界,所以形象是丰满的感人的。这首诗有着优美的形式。诗意连属,句式承接,形成《古诗源》所指出的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的特点,无怪乎被人们视作南朝乐府民歌中的珍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