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蓉诗《假如你走来》赏读
(2020-11-25 11:09:56)分类: 诗词解读 |
假如你走来
陈敬蓉
假如你走来,
在一个微温的夜晚
轻轻地走来,叩我寂寥的门窗;
假如你走来,
不说一句话,
将你战栗的肩膀,
倚靠着白色的墙。
我将从沉思的坐椅中
静静地立起,
在书页里寻出来
一朵萎去的花
插在你的衣襟上。
我也将给你一个缄默,
一个最深的凝望,
而当你又踽踽地走去,
我将哭泣——
是因为幸福,
不是悲伤。
五月十二日晨散步时
【赏读】
这是现代女诗人陈敬蓉写的一首淡雅、素洁的小诗。无论是诗中的意象、情思,还是诗人采用的词汇类型,乃至全诗的行式、句式与结构方式,无不显示着素与淡的风格。
在诗开始的一小节中,这种气氛已经散布开来。诗中的“你”、在一个微温的夜晚,轻轻地走来,叩响诗人那寂寥的门。接下来,诗人又着意描写了
这样的细节:诗中的来者,“不说一句话”,只是把他“战栗的肩膀”靠在白色的墙壁上。这时,诗中的气氛,已由开始的宁静,清淡,发展到让人于寂静
中透不过气来了。读者不禁会自然联想:这来者是谁?他为什么默然不语而又肩膀战栗?莫非与诗人在情感生活上曾经有过不幸或挫折?这样,读者自然想要得知抒情主人公此时的神情。
在后面的两小节中,女诗人将诗笔从描写来者转向描写自己。“我将从沉思的坐椅中,静地立起”,但诗人并无一句言辞,她不是去热情地打招呼,去叙谈往事,更无任何热情、亢奋的举止,而只是“在书页里寻出来/一朵去的花/插在你的衣襟上。”诗人本是在坐椅中沉思着,见到来者后,也只是静地立起,把夹在书页间的一朵枯萎了的花朵送给来者,始终保持着缄默,将所有的情思与语辞化作“最深的凝望”,直到来者又“踽踽地走去”。
在生活之中,动与静、喜与悲、浓与淡等都是相对的。最惊心动魄的时刻,也许只是一寂静无言的外观;而一小段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插曲,却也许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命价值。这种“浓尽必枯,淡者屡深"(司空图语),艺术上的自然与节制原则有时往往能够一以当十,取得优于浓彩重量、直接渲染的效果。此诗所蕴含的情思本是很深、很浓、很真、很纯的,然而诗人却没有对这种心灵深处的情思作直接的宣泄,面是通过气氛、物象,以及人物神情的淡淡描写,暗示性地表现了出来。让读者通过“再创造”感受到了这种情思的深沉绵长。
本诗还有两处也很有特点,一处是书页之中寻出来“一朵萎去的花”这个意象,花虽已萎去,可它毕竟是在吐蕊盛开之时被采撷的,使人联想到那充满爱的希望与遐思的逝去的时光,猜想当诗人还是一个纯情少女时的美好憧憬,不能不为这朵萎去的花,为诗中所暗示到的情感上的不幸感到遗憾和慨叹,因此,她的作用可谓微言大意;另ー处,是诗的结尾:当诗中的“你”又踽踽走去,诗人写道:“我将哭泣——/是因为幸福,/不是悲伤。”这是很耐人揣摸的一句诗。新鲜美丽的花朵已经枯萎,多年的情爱始终未得以实现,而当往日的情人重会之后,诗中之“我”却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幸福而落泪,这既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爱的深挚,又给读者留下了发挥艺术再创造的余地。
一位哲学曾这样写到:“社会历史和个体生活中的某些偶然总是那样惊心动魄,追悔莫及,令人神伤。"《假如你走来》一诗所表现与暗示的,是不是就是这样的一幕呢?它的外观是那样平淡而素雅,而它的内蕴却又那样令人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