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北站向北,铁路纵贯,与主要东西向干道相交错,交错一带便叫几道口,一、二、三在什么地方已无人问津了,但四道口、五道口、六道口却很出名,大概这几处相对比较繁华吧。其中六道口出名较晚,原因大概也是由于繁华较晚的缘故。
六道口的确切所指并不是那个铁路道口,而是道口以东的距离约六、七百米处的,与学院路相交的十字路口,以及与之紧紧相连的有限地带。还有一点传奇就是,这个地方,地图、车站站牌上标的名称为四道口,名不符实,尽管在五道口以南确切地还有一个名实皆符的四道口。
六道口,是一个交通繁荣的六道口。
学院路是一条非常繁忙的道路。北起五环路,向南跨四环、三环,直到西直门,原来的时候还比较窄,大运会那年加宽到了六车道,但还是经常堵车数公里,车辆的增加使人们对道路的使用达到了极限。不过两旁有足够的预留,可以再扩大到八车道甚至更宽。可惜,学院路的发展一直没有超越时代。清华东路其实是一条非常短的路,它西起因之而得地名的铁路道口,东至北沙滩桥,不过两、三公里而已。清华东路是很寒酸的,道路已服役了二、三十年,窄而不平,车流量也日益加大,甚至拥堵起来。但近年来,东西向的发展似乎更具想象力。在北京,大多道路都是分段取名的。清华东路向东穿过北京沙滩桥便改为大名鼎鼎的大屯路,08年奥运会的主场馆所在地,再向东便是当年因亚运会而繁荣起来的北辰了。而向西,越过道口就分岔、拐弯,象张开的手一样把清华园、未名湖周边及五道口、中关村附近的繁华尽揽股掌。道路的改扩建已经开始破土,称为奥运观光大道,或说叫什么标准大道,无论叫什么,其“豪华”程度总是有所期待了。
作为连接点,六道口安静地发挥着咽喉的作用,尽管没有架一座有名姓的立交,也没有建一个带有巨型雕塑的环岛。
六道口,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六道口。
七、八年前,六道口这个地方还是比较荒凉的。西北角是电子六所,七、八层的老楼在当时也算神秘而高档了;东北角是一堵围墙,圈起了农业大学的幽静;西南角则是一片树林、紧邻一个菜蔬市场。倒是东南角最先发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房地产运动。富润家园现在是一片成熟的小区了,当前八、九千元以上的房价人们也早已习惯了。而当时,尽管与我们相距咫尺,四、五千元的价格也足已将绝大多数人设定为不相关者。后来听说有个把认识的同事咬牙买了,到现在还被传为有眼光、有经济头脑的美谈。西南和东北角差不多是前后脚开发的。西南角依次建了宏彧(yu)大厦、苏宁电器电器商城、向西点后来又建了宝源大厦,向南点又有高校自建的教学楼,可谓争先恐后,相“建”恨晚了。宏彧大厦算是其中的标志性建筑,朋友来时,经学有问这个“彧”字怎么念,使我感到很是自豪,很有学问的样子。据说宏彧大厦是某落网高官的烂尾工程,中间建建停停,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完,但建完后样子还算气派,很快就有了很高的租用率。宏彧前面是一个二层的建筑,其中的“大鲨鱼”火锅是我与朋友经常光顾的地方,上百张桌子,热气腾腾,煞有气象。东北角起的是一个连体的双楼,起名曰金码大厦,面朝西南,正与宏彧相对。我总是对它的好感不太多,总觉得它引进的的超市商场管理素质较差,引进酒店、服务娱乐业的价格太高,破坏了校属产业的印象,我至少就经历了两个餐饮业的倒闭。不过,机遇总是有的。相对而言,西北角就比较安静了。电子六所把角而居,注定了这里的沉稳,只是六所北邻开了个郭林家常菜的饭店,每日爆满的食客显示出了少许的不甘寂寞。
六道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六道口。
早几年前,六道口地带就被划入了中关村科技文化区的范围。学院路、中关村有多少名牌高校、科技单位,皆在几站之地,就近处直接与六道口相连的就有许多。东北角农业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农业类高校。原先的时候叫农业机械化工程学院,后来与农业大学合并了。当年它的礼堂每到周五、周六就连放三个电影,花五元钱,是我多年来的美好回忆。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家问题的重视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农业大学的知名度突飞猛长,而且还有一个知名的青年学者校长陈章良,更是相得益彰。西北角电子六所向西,是全国最好的林业类高校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大学花密树茂,冬天过后总有林大春早的感受。我的一个高中同窗在林大读研究生时,曾带我到校园及香山游览,对每种树木花识别讲解,什么珍珠梅、小叶樱桃、各种丁香、木槿,就连毛白杨也有几十种之多等等,到现在再也没有过这样一次知识之旅了。东南角,富润家园南面是石化院、石勘院,都有在石油领域知名的研究单位。西南面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作为矿业和能源领域的翘楚,这几年学校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在有限的小范围内搞得红红火火,井井有条。新建的校门成为学院路上一个闪光的符号。过去,在坐出租车时,常常把要到达地点的单位名称告诉司机,以检验其知名度,而矿业大学往往不为人知,现在则大为改观,甚至尽人皆知了。一进矿大校门,便有一条一边伴着长墙的大路向里延伸。一墙之隔的是语言文化大学,一所以语言教育为主的文科特色极浓的学校。两校之间的长墙是当年硕大的北京矿院被历史瓜分的历史见证,连70年代末种在大路两旁的高高的白杨也被隔在墙的两边。由于学科与教育特色的各自发展,推倒长墙已几乎没有了可能,当爬墙的藤类植物长满时,便成了一道长长的风景,常被影视者看中。也有人说,墙不能推倒,但绿色满眼,也算是视觉共享了。
六道口,是一个期待繁荣的六道口。
应当说,六道口是一个很有历史感的地方,从一个小路口变成大路口,从荒凉变得热闹,所牵连的地方皆有了较大的变化,近一、二十年北京的交通、经济、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者反映其中了。从路口中心四顾,四个角落的开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居住、办公、餐饮、娱乐、教育各种功能也亦初具规模。许多空空的写字楼开始有的新的主人,人们对这里的期待慢慢繁荣起来。而这一带,道路尚在拓展,开发还没有完成,破旧立新的工程还在进行。六道口,正安静地期待每一个机遇,期待每一个机遇带来的变化,期待每一个变化带来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