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0周年大庆献礼——内蒙采风记(3)

(2007-08-07 15:35:16)
标签:

艺术赏析

阿斯哈图

石林

擎天柱

一石四景

分类: 风光旅游

    到了景地,大家背起器材纷纷拥下汽车,看着不远处起伏的山丘,太阳正缓缓西移,阵阵凉风竟使我们感觉到丝丝凉意,有一种深秋的感觉。还好,我早有准备,带来了风雨衣,急忙穿上,跟随着向导向山丘奔去。站在山丘之上,环顾四周,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成片石柱呈现在我们面前,向导说这就是石林。在人们的印象中,石林大都存在于南方的喀斯特地貌中,如云南路南石林、重庆万盛石林等等。谁能想到在空旷的内蒙古草原上,也会有石林呢?

    阿斯哈图的石林不同于云南的石林,由于云南路南石林是石灰岩形成,所以只有顶部林立,底部基本上还是连成一体,石柱密集但冲击力并不强烈。而阿斯哈图石林是花岗岩质地,经过冰盖冰川的创蚀、和冰川融化时形成的大量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所以叫“冰川石林”。由于第四纪冰川长期的精雕细刻和风化剥落,造就了阿斯哈图石林这一方神秘的独特的自然风貌,一根根高大厚重的石柱仿佛根部是埋在土里长着的;另外,石灰岩的色泽灰暗,且质地比较细腻,所以云南路南石林就更多了一些阴柔的气质,不像这些北方颗粒粗大、纹理分明的石林那样粗犷豪放。在蒙语里,“阿斯哈图”的本意就是险峻的岩石,这份险峻,让阿斯哈图石林里里外外都透出一种雄性化的气质。

60周年大庆献礼——内蒙采风记(3)

 

60周年大庆献礼——内蒙采风记(3)

    说起这雄性化气质还有一段故事:早期,一位摄影爱好者去拍石林,找不到地方,就打听当地人,问石林在哪里?都说不知道。后来问到一位放羊人,开始也是说不知道,经过一番描述,放羊人明白了,“你问的是‘驴X拉子’吧,早说啊……”,经过放羊人的指点,这位摄影爱好者找到了石林,呵呵。后来有关部门为了对外宣传石林,再叫‘驴那个什么’感到不雅,就专门请人对这根标志性的柱子进行了命名,叫“擎天柱”。

60周年大庆献礼——内蒙采风记(3)

 

60周年大庆献礼——内蒙采风记(3)

 

60周年大庆献礼——内蒙采风记(3)

 

60周年大庆献礼——内蒙采风记(3)

 

60周年大庆献礼——内蒙采风记(3)

    来到石林旁,落日已把石林染上金色,更加增添了石林的魅力。大家各自寻找着最佳摄影位置和拍摄角度,开动脑筋把最精美的景色留在相机中。天渐渐暗了下来,当最后一丝光线慢慢的消失在远山的后面,大家恋恋不舍得离开了石林,向山下走去。

    太阳落山了,天气更凉了。热情好客的蒙族人在我们准备下榻的蒙古包内,已为我们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大家吃着喝着交流着,津津乐道地回味着,忘记了疲劳和寒冷。

    夜宿蒙古包是我平生第一次,尤其是进出蒙古包的门,叫我卒不及防,碰在门框上方,蒙族同胞告诉我进蒙古包必须低头弯腰,以示对蒙族人民心中的英雄成吉思汗的恭敬。

60周年大庆献礼——内蒙采风记(3) 

 

60周年大庆献礼——内蒙采风记(3)

 

60周年大庆献礼——内蒙采风记(3)

 

60周年大庆献礼——内蒙采风记(3)

 

60周年大庆献礼——内蒙采风记(3)

    天还未亮,我们便被向导叫了起来,简单洗漱后,又返回石林,利用早晨的阳光进行拍摄。这次多拍了几个景点,其中有一块石头分成了三块,叫“三结义”,从一个方向看过去,一块像关羽、一块像张飞,另一块自然成了刘备。换几个角度观看,又会看到不同景色,我叫它‘一石四景’(三结义、带帽子的老外、骆驼和北京猿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感叹,太阳神造就了这变化万千的色彩让我敬佩。石林的景点还有很多,由于时间紧,不能一一拍到。拍过石林,驱车直奔下一个景点桦木沟。(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