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早在唐代开元初年(713年),由凌云寺海通和尚发起开凿。据说:海通和尚看见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合于此。每年夏天,江水汹涌,万马奔腾,势不可挡,过往船只往往触礁沉没,造成船毁人亡。为了镇住水势,让船只安全行驶,海通和尚立下誓言,凿崖造佛,欲“夺天险以慈力,易暴浪为安流”。于是,海通和尚走遍大江南北,历尽千辛万苦,化缘20年,募集到一笔可观的资金。但佛像未建,就有地方官吏前来敲诈勒索,海通和尚怒不可遏,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海通和尚双目剜去,资金用于开凿大佛。为了纪念海通和尚,在海师洞前人们塑造了一尊海通和尚,与真人一般大小。他身体瘦弱,双目被挖,怒愤指向前方,显示了一位“威武不能屈”的长者风度。这尊弥勒大佛,直到唐德宗贞元9年(803年)才由剑南四川节度使韦皋最后完成,前后历时90年。大佛建成后,曾建有13层楼阁覆盖,叫大像阁,到明代毁于兵火。此后几百年间,大佛日晒雨淋,面目全非。解放后,几次维修,恢复了大佛的本来面目。1996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乐山巨型睡佛。时间的长河流到1989年。游客潘鸿宗先生前来四川乐山旅游,回到家乡广东顺德以后,一天,看见一幅美不胜收的乐山水彩画。他看出了奇异,看见青衣江畔睡着一尊巨型睡佛。潘鸿宗先生惊奇不已,他马上找来在乐山买的旅行地图查阅。睡佛原来在乐山市西南,地跨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乌尤山是睡佛的头,乌尤山上的正觉寺(又名乌尤寺)错落有致,构成了睡佛的鼻、唇;凌云山是睡佛的身,凌云山上有九峰,即集凤、栖鸾、丹霞、拥翠、望云、鹫日、兑悦、祝融和灵宝,比较长,凌云山上的灵宝塔,高17层,正好是睡佛的“阳物”,故睡佛是男性;龟城山是睡佛的下肢。三座山连在一起,长约3600米,宽约500米,符合人体的比例。乐山大佛正好处在巨型睡佛的心脏部位,正合佛教所谓“心中有佛”、“心即是佛”的禅语。两尊巨型大佛一坐一睡,一个精力充沛,一个刚从梦中初醒,真是惟妙惟肖,天下奇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