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人文 |
第四层有八组地狱图,由左至右依次是:
1."截膝地狱":造像可分为上下二层。上层从右至左依次是:
"脲陀女卖酒坠地狱":脲陀女头挽双髻,身着襦服,手捧酒瓶,为人沽酒。其旁一男子,手捧酒杯,去劝一位身着袈裟的比丘饮酒。比丘正伸出右手,欲接酒杯畅饮。其意是说,比丘本来很守戒规,但最终未能受住沽酒男女二人劝酒的诱惑,从而导致饮酒犯戒。佛教就此认为,饮酒者有"罪",卖酒、劝酒者"罪"同一样。
"王崛摩罗饮酒坠地狱":王崛摩罗酒后乱性,为淫匿其母,便杀戮其父。当母蔽衣露怀与外人私通时,他又持刀杀外人。
"夫不识妻":丈夫醉酒后浑身乏力,袒胸站立,腰间露钱串,两眼醉意朦胧,似闭非闭。其妻去搀扶他,抓其头发,使劲摇晃,他却用手拧住妻子耳朵,似不相识,无动于衷。
"父不识子":父亲醉酒后袒胸坐于床上,双目乜斜,对躬身侍奉的儿子全然不睬。
下层由左及右是:
"兄不识弟":哥哥醉酒后,仰坐地上,衣襟分开,推开前去侍奉他的弟弟。面呈不识之色,对弟弟大喊大叫,蛮不讲理。
"姐不识妹":姐姐醉酒后昏昏欲倒,踉踉跄跄,头侧一方,动作恍惚,用手去摸搀扶她妹妹的胸口。
以上所表现的都是一些酒后乱人性,犯戒规的典型事例。显然,它与佛教的戒律及其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都有着很大的冲突。为了让人们引以为戒,所以便在截膝地狱下层右侧刻了饮酒犯戒后的受罚场面:一罪人戴枷,枷上题"三为破斋并犯戒,四为五逆向爷娘"数字,罪人头前刻有"不信佛言,后悔无益"的警语。另一罪人赤裸上身,双脚屈直,仰坐地上。旁一狱卒正左手按其双脚,右手举刀向其膝部砍去。再一罪人两乳下垂,无鼻无眼,无指无足,口张无舌。
本来,按照宗教的要求,此组造像的原意是想通过几个醉酒后有损德行的场面来劝人戒酒,但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它,却常引起人们对饮酒情感上的某种共鸣。图中采用反衬的艺术手法,把各种醉酒昏乱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生动感人。每个"醉人"都似现实生活中的"醉鬼",传神入微,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可谓是一幅生动而又形象的人间"醉酒图"。
2."阿界地狱":一座城堡,四周被围墙围住。围墙上的毒蛇猛犬口吐烈焰,燃遍全城。此地狱专门惩罚那些不听佛的劝戒而食肉的众生。
3."饿鬼地狱":造像分两部分。上部右侧有一头大颈细的饿鬼。左侧有一半裸饿鬼;其手抱于胸前,正在吃人,被吃者尚剩半截未尽。下部坐一饿鬼,戴枷,上有"业镜召然报不虚,破斋毁戒杀猪鸡"的警语。此地狱专门惩罚破斋犯戒者。
4."刀船地狱":船上尖刀林立,两"罪人"被刀尖所戮,嚎叫不止。
5."镬汤地狱":造像同于第二层第三组。
6."铁轮地狱":一马面鬼卒推着巨轮,辗在一罪人"背上。"罪人"伏于地,作哀号状。鬼卒旁有一妇女,双手按住一兔于桌上。
7."务戟地狱":一位"罪人"单腿跪地,赤身裸体,双手被缚于柱上。身前一马面鬼卒手执长戟,戮穿其腹,戟尖从后背而出。
8."粪池地狱":在一口方形的大粪池中,有三个"罪人"在里面苦苦挣扎,池壁上两条毒蛇口吐火焰,喷向"罪人"。其左一鬼卒高举狼牙槌,猛向"罪人"击去。
以上十八地狱的造像,都以极其洗炼的艺术手法,以及丰富而又生动的生活素材,加上神奇想象,表达出了各自惩恶扬善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幅巨大的石雕"地狱变相",无疑正是南宋现实社会中下层人们的苦难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