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奥运(外一篇)残奥会来了

(2008-09-02 01:02:26)
标签:

身边的奥运

体育

 

我的奥运(外一篇)

残奥会来了

    残奥会来了,就在这个周末!

    残奥会来了,我们有多了解他呢?残奥会全称怎么说?比赛项目有多少?那些运动员残疾程度如何医学分级?我们,知道多少?

残奥会,就是残疾人奥运会,就是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吧。

包括我在内,可能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前两天,宣传部来了纪律,说,残奥会,在报纸上表达,可以说残奥会,但不能说是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原来,这个在奥运会之后,由北京奥组委组织的运动会,已经开了12届的残奥会,名字不是我们想象得那样。

赶紧查了查资料,补上这一课。结果,资料中也是两派意见。认为不叫残疾人奥林匹克的,是从这个运动会的法文和英文名中得到的,残奥会的英文名,Paralympics因为没有“奥林匹克”这个单词。

结果,又有资料显示,残奥会一词由希腊语的前置词“Para(意为:和…在一起)”和“(O)lympics”组成,代表了Parallel (平行、同在) + Olympics (奥运会),充分的表达了奥运会与残奥会平等共存的关系。

到底能不能叫“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呢?

其实,从残奥会的历史来看,

1948年英国斯托克·曼德维尔(Stoke Mandeville)国立脊髓损伤中心举办了残疾人体育比赛,当时只有16名坐在轮椅上的伤残士兵参加。此后该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

1960年,紧接着夏季奥运会后,来自欧美23个国家的约400名运动员聚集罗马。意大利首次举办世界残疾人运动会,当时的运动竞技项目共8项。

1976年,国际残疾人组织决定,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与世界残疾人运动会合并,并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举办了第一届国际伤残人士奥运会,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

国际奥委会决定从1984年夏季奥运会开始,首次设立残疾人比赛项目。

看来,还是应该教残疾人奥运会,奥运会是什么,奥林匹克运动会。所以,叫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应该不是问题。

但领导不让叫,咱就不非得去叫了,残奥会,挺好,还省字数呢。

 

 

纠正名字很重要,名不正,言不顺吗。

可就算叫对了名字,我们对这项运动又了解多少呢?

很多人,也许还认为特奥会,也属于奥林匹克序列呢。

特奥会和残奥会有什么区别,我想也不是所有人都说得清!

 

早先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长篇累犊地报道我们如何关注特殊人士。

如今,残奥会马上要举行了,我们又长篇累犊的报道如何关心残疾人士。可我们真关心吗?这么多年,突然出现在报纸上的那些助残人家,那么多无障碍设施建设,无可否认,党和国家还是关心残疾人事业的。但在我们很多人的意识里,残疾人是被遗忘的角落。

在我家附近,有个爱心餐厅,那是一个特奥会获奖选手的父亲开的,招了一些智力有障碍的孩子,让他们做很简单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计。

“我有钱,我可以养活我的儿子,可我死了呢,谁来养活他?”孩子的爸爸说话的时候,眼圈红了。的确,我们无时不刻地在说,有多关注残疾人事业。建了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可这些孩子的自身智力所限,他们缺少基本的生活技能,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关爱。

爱心餐厅生意不是很好,其实,我们如果爱他们,就多去吃几顿饭,就是为他们尽力。

 

在妻子家附近,有个学校,是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那里的大学生都是残疾人。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长春有个长春大学,也有个专收残疾人大学生的学校。

残疾人学生的学费并不比一般大学少,但他们虽然读了大学,能从事的工作还是很有限。按摩,调音师……很多企业也并不愿意聘请残疾人。这些孩子花了学费,读了大学,依旧养活不了自己。这并非他们自己的原因。而是整个社会的原因。

看看路上的盲道,有多少被汽车、小摊贩占据,健全人,很多的健全人,根本想不起来,我们的同胞中间还有残疾人。

 

 

关爱他们,无时不刻的关爱他们,这样就显得我们热心。先不说我们在残奥会期间掀起的关爱残疾人能持续多久,但但说,不分青红皂白地去给别人提供帮助,好心未必有好报,因为你还是不懂得尊重残疾人。

伴随着各比赛场馆完成转换,残奥会志愿者目前陆续进入各场馆实地“踏勘”、重点培训。成为了残奥会志愿者的培训重点。

几天来,残奥会志愿者们正在经历着从“随时帮助”到“征求意见后再帮助”的观念转变,“避免过度帮助”成为了他们的培训重点。

帮助残疾运动员,必须事先征得他们的同意,他们不希望被别人“另眼相看”,他们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如果贸然帮助,会使他们的心理受到伤害。不能长时间地注视残疾运动员,更不能长时间注视对方身体残疾的部分。“我们注视一名运动员的时间不能超过三秒。”首师大住宿团队的负责人介绍。

“‘瞎说’、‘瞎跑’、‘您往那里看’……在服务盲人运动员时,这些都是禁语。”北京理工大学盲人门球馆礼宾志愿者们说。在该体育馆里铺设的“盲道”可以方便运动员来往于休息室和赛场,虽然为每个运动队都配备了引导志愿者,但如果运动员不需要,志愿者不会打扰他们。“盲人运动员的能力很高,只要有随队工作人员在,他们就可以用手搭肩,行动自如。”体育馆运行团队的负责人介绍。

“有运动员需要时我们才会去帮助他们推轮椅。”即将在残奥会开幕式上担任标兵的北京农学院的学生说。

 

 

报社的领导又纠集我们在一起开会,研究如何报道残奥会。

奥运会的组织者们,期望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注。无论领导是真心如此,还是惟命是从,至少我看不出,某些人,看不出他们对残疾人有多关注。

开会的时候嬉笑一片。

要作残奥会开幕式的各方反应。领导集中在寻找残疾人家庭、学生。甚至找到了义肢厂,不知道向反应什么,难道写,开幕式,义肢增产?笑话。

领导们还让关注残疾人的夜生活,我不知道残疾运动员有没有这个兴趣。

对于比赛的关注,虽然派了很多记者,但接到的命令也是,比赛关注度不高,有点就成了。

其实,残奥会的魅力就在于比赛。想想那个南非的残疾人运动员,和健全人一起在奥运会中竞技,想想那个欧洲国家的残疾乒乓球手,能参加健全人比赛。还有那个著名的“刀峰战士”,百米比大多数健全人都跑得快。

他们肢体残疾,或者从未见过光明,但他们也挑战自己的极限,展示体育之美,何等的震撼。

在平均每天产生10几块残奥会金牌的水立方,志愿者已经开始接触到残奥会运动员,每对他们进行一次服务,志愿者们就会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一名残疾人运动员结束游泳训练,无法自己上岸,他的教练就让我一起握着运动员的双臂帮他上岸”一位水立方志愿者说,“握着他的臂膀,我才真正感受到,残奥会运动员是多么的坚强。”

     中国在残奥会的成绩很好,上届就是金牌总数第一,可我们知道他们多少,能叫出他们几个的名字? 

 

     他们得不到关注,他们却付出更多。

     他们的成绩才是挑战人类的极限,但他们却没有超级身价……

     他们甚至无法行走,无法了解声音、美景……

     他们甚至也许都无法看到

     自己比赛的场景……

     但他们一次次的摔倒有爬起……

     一次次地冲击着速度与技巧……

     他们用肉体的痛楚……

     感受生命

     抗争命运……

     他们更值得尊敬

     甚至比某些奥运冠军

     比很多健全人都值得尊重。

 

   在盲人门球馆,所有盲人运动员都能获得一张光盘,里面有一首北理工教师为他们创作的歌曲《生命的色彩》,他们可以在体育馆里触摸到场馆的模型,感受到自己即将挥洒汗水为国争光的地方……我感动于这所体育馆运行团队的细心……

  

   残奥来了,从这一刻,让我们看看他们,把更多的目光放到他们身上,到赛场去,为他们加油,同时,他们的拼搏,会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洗礼,更珍惜现有的生命……

   来吧,残奥,我和你,心连心,我们是一家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