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的座位到底谁该坐?
22,这些天,这个数字出了名。有关部门说“er”和“rang”谐音,于是,在每个月11日市民一起排队之后的11天,大家一起来让座……
凡事有个先后,于是有关部门决定先从中小学生开始,号召18岁以下,7岁以上的孩子们先过“让座日”。
让座有先后,那么坐座是不是也应该有个先后呀?老、弱、病、残、孕,车上设了专座,甭管专座够不够,这至少说明,这五类乘客是应该先有个座的。
人们16岁的时候有身份证,18岁的时候被称为“成人”,什么叫成人,从法律上讲,叫具有完全行为责任。那么18岁以下的人,是没有完全行为责任的。让没有完全行为责任的人,给具有完全行为责任的人让座,您好意思坐吗?
再宽泛一点说,16岁该是高一,现在营养好,高中的孩子大都身高体壮,身体健壮的人让让座,没什么,16岁以下呢,连身份证都没有,还需要监护人承担行为责任,年龄小,个子小,睡得少,每天还要背着装满书本的大书包,这样的一群孩子们,对于这个社会大多数成员来说,应该是个弱小的群体,那么,老、弱、病、残、孕,他们应该是最先坐座的群体,尊老爱幼,让该坐座的孩子先让座,爱果然来得沉重。
让座,应该先从青年人开始,如果非要拿学生说事,那么应该从大学生开始。18岁至25岁,如果您不留级,那么25岁硕士也念完了。这个年龄青春旺盛,这个年龄,思想活跃,用个时髦的句式,他们“很壮很活跃”。身体强壮的给身体比他们弱小的人让座,无可厚非。这个年龄,是青年人思想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号召大学生先让座,不又是一个“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机会吗?更何况大学生本有仁爱之心,崇尚志愿精神,让他们让座,他们开心地很。
接下来,该是公司的白领,他们能力强,收入高,素质高,引领社会的风潮……能力越强,责任也该越大;收入高,那么也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素质高,让座该是“小儿科”;引领社会风潮,那就让他们掀起一场尊老爱幼的风潮……
有人说,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还有人说,接受让座的人应该道谢,我想说,坐座位的人,道谢是情分,不道谢,那是他的问题,毕竟您不是为了听声谢让的这个座吧。要是您的父母师长站在旁边,您给他让个座,您一定要听谢谢吗?
有人说,上班高峰,汽车拥挤,老年人就别遛早了,别和上班族一起挤公共汽车。可您想想,老人年是没事,但觉也少呀,一天的娱乐可能就是出门遛个弯,您也得让人家坐汽车出去看看“新北京、新奥运”呀,如果站您旁边的是您的父母长辈,您是让还是不让呢?
无论是乘客还是有关部门,多换个角度想想问题,也许您就知道,那座该让谁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