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会上,会下

(2007-01-30 22:15:42)

 

129日,长安街上的京西宾馆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明天,131日,五环边上的北京会议中心,也将暂时休憩,这个城市18个区县和1个地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结束了这个届别最后一次的两会,回到了各自生活中的本来状态,在这两个地方,热闹争抢了一周的同行们也各自嘟囔着累死了,可完了之类的感叹摘下特制的证件,继续着每日的“笔耕不辍”。又是两会,又是独自观望,面对着别人有关“你不上会”的询问,我只是笑笑,俺们单位派最强的记者上市两会,没有安排我去市两会的习惯,哥们倒是跑过单位相对并不重视的全国两会……

会上,会下,前年的市两会,去年的市两会,我只是个看客,感觉不出来自己和那两个地方的会议有什么关系,去年的全国两会,我倒是上会了,单枪匹马转战10几个驻地,那时候,感觉有点孤独,孤立无援;今年的市两会,我依然没有被写入上会记者名单,但手机几乎天天都接到来自两会驻地记者的电话,询问我所负责领域的负责人电话,会上的人再忙,会下的我也在被不住的骚扰着,我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一个因为两会没有地方发稿的会下记者,还是被动的支援会上记者采访,为他们提供支持的后方统帅,反正没人给我这个任务,也没人给我这个任命……

写到这里,象又是一篇牢骚,没错,这也的确是篇牢骚,因为,一次次的两会,让我领略出一点,我所供职的媒体在两会报道上的缺失,让我从这缺失中,体会到了这张报纸在运营,新闻操作中的落伍,混乱。有牢骚,的确,因为从心底,我期待着自己所效力的媒体可以独步天下,金子招牌上落了灰尘,期待着抹去灰尘的我,不知道何时可以信心百倍的扛起这块金子招牌。

我所跑的领域中,市属媒体中只有我没有上两会,不知道是报社体谅我的辛苦,还是有什么高明的安排,但至少在我所负责的领域中,平日里口内的他报同仁们争先恐后地发布着这个领域的重镑新闻,而我的同事们似乎只能被牵着鼻子走,被动,很是被动。几天来,我接到了会上记者的如下电话,

今天要开新闻发布会了,你这口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你这口那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电话多少?

XX报今天发了个你口内的事,你怎么没有?……

我不否认会上的记者应该为会上的记者进行后方支援,可这种被动的支援方式,我有点接受不了,而且这并不是正确的支援方式。看看北京其他的报纸,早在两会前两个月就设立了热线,设立了邮箱,替市民跑两会,征集问题,后方的记者随时待命,为会上的记者落地报道,在我们这里完全没有这样的安排,全国两会上,我单枪匹马,面对的不光是会上同行的竞争,人家是和会下背后一大堆记者一起出拳,我一个人,虽然180CM70多公斤,可我也只有一个脑袋,我拿什么和人家比呢,更何况,全国两会,我们只有一个版,还有那么多市领导的报道,没有出口,没有支持,我能不孤独?能不力弱?

今天的两会,更是如此,没有人安排我去支援前方的记者,没有人让我给他们提供电话,可人家电话打过来了,我又怎么拒绝呢?不是本口记者上会,其他口的记者能明白这口的事吗?报的不精彩不怕,怕的是丢了新闻,会上的记者还会质问会上的记者,你怎么没有这稿,多废话,人家在两会上透露的新闻,我会下记者上哪挖去呢?可以说,这个口里今年的大事在这次两会上都有了明确的说法,可我们的报纸报道了几条呢?虽然,这没有我的责任。

报社策划了栏目,采访市领导,我被分配了主管本口的市领导,接到通知,俺就和相关部门打了报告,相关部门联系领导秘书,打报告,那时距离两会开幕还有三天,直到俺报告之后的1周,得到消息说,领导画了圈,表示同意,但直到今天,我也没能采访到这位领导。我心理很不安。自己分析了分析这件事,50%的原因是我们的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这其中还得考虑到不打扰领导,让领导休息好之类的因素,另外的50%是,领导在两会上呢,我一会下记者能上哪里堵他去呢?只能被动的等通知,不知道报社领导的考虑,可能觉得,我和本口内的市领导是铁哥们吧,可以一起拍肩膀,开玩笑的那种关系,天知道,领导是不是知道我是哪个?当然,这其中也有我的原因,谁叫我这么尊重领导呢?

还有一些题外话,

报社要发年终奖了,以质量分数为发放依据,质量评判又靠什么呢?见报文章,见报文章是我的原创吗?不是,是编辑在不询问的前提下肆意修改后的文章,想想看,编辑给你掐头去尾,或者只发一导语,或者更改了新闻点,或者把独家新闻给你不发,或者给你处理的位置过底,这样的稿,质量能上去吗?肯定不会,我的发稿量虽不是最多,但也是报社头几名的,稿子发多了,不可能篇篇优秀,这样,基数大,质量分肯定高不了,这样的年终奖考核是否公平呢?这样的质量考评是否公正呢?是考核记者,还是考核编辑,为什么记者的工作业绩是受编辑制约影响的呢?重视质量没有错,可只要质量不要数量,报纸,开天窗去吧,毕竟一个版,不光只有头条吧?更何况,头版头条也未必是最高质量的稿,您瞧这什么逻辑,不是高质量,那你放那么重要的位置干什么?自相矛盾吧!

一大堆牢骚,会上,会下,虽然都在一个城市,这其中又岂是物理距离这么简单?记者,总编,虽然都在一个大楼,这其中又岂是楼层,级别这么简单,头脑,思维,办报理念的差距,又怎能衡量的出来?小萝卜头,忍耐,是唯一的出路!

突然想起和老家农村叔叔的比喻,别看我是个记者,其实和您种地没区别,多种多打,还得国家收,我才能拿到钱,我种了,我打了,国家不收,我白费力气。叔叔说,是呀,你加油,争取早日不种地,当那收粮的!叔叔,一针见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