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生活苦)
“和田人民苦,一天要吃半斤土……”和田比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年中的沙尘天气达到200多天,和田人口中96.9%是维吾尔族,无论是人文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和北京差别很大。“我也差过队,吃过苦,可这里的条件,我第一次见到。”这是李兵的母亲对女儿的生活条件的评价。不懂维吾尔语,无法交流与沟通;从不吃牛羊肉,每天都因吃饭和自己作斗争;水土不服,两腿起满了红点疙瘩;不适应和田干燥的气候而口鼻流血,支教教师忍受着艰苦的生活条件。“最痛苦的还是没办法洗澡。” 在用体育器材室改造的宿舍中,一位北京支教教师告诉记者。“宿舍里没有洗澡设施,我们只能上街去洗,第一次洗回来后发现身上长了很多包,原来澡堂子里都是跳蚤,后来我们只能用塑料袋把换下的衣服扎紧,才敢走进澡堂子。”来自朝阳区九仙桥学区的体育教师王鹏给记者描述着洗一次燥有多难。
欣慰的是我陪伴了父亲最后一程
曹朔,来自28岁语文老师,2005年支教走后,父亲突然病重住院,被确诊为癌症;家里人为了不影响他的支教,都向他隐瞒着。去年10月、11月、12月,曹朔连续三次希望请假回家看护父亲,都被父亲严厉批评,坚决不准他回家,“你去支教,就要把自己的所有贡献给那里的孩子。”这位58岁还争着去做志愿者的父亲这样教导着曹朔。今年4月,父亲病情恶化,曹朔也直到放假才回到家中,直到8月4日父亲去世,“欣慰的是,我陪伴了父亲最后一程。”说到这里,曹朔的眼圈已经红了。
“我挺幸运的,赶上中秋节,回到北京的当天,我的女儿也出生了。”呼家楼中心小学的支教教师马常嵩幸福地回忆着女儿的降生,在他爱人怀孕直到临产,为了圆满完成在和田的支教任务,他一直没有回家;来自东铁营二小的支教教师毕京龙为了教课甚至妻子临产都没有回京,“ 女人一生就这么一次,他为了这里的孩子都没有回去。”和田市一小校长石斌感慨地说……父母、丈夫、妻子和孩子都让每一位远离家乡的老师牵肠挂肚。但他们牢记教师的职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您要是来,我去背您
李兵来自东罗园小学的支教教师,去和田之前,这位7岁女儿的妈妈从没有生过炉子,甚至还差点因为炉子没烧好而煤气中毒,条件的艰苦并没有吓倒她,“看着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看着这些和我女儿一样大的孩子,我突然就以为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要全力地去爱护他们。”李兵这样解释着她坚持下来的信念。“有一次我们坐在卡车的拖兜里走了18个小时,到和田最远的乡达里雅布依乡的一个小学,那里的孩子正在进行升国旗仪式,我发现他们都用维语唱国歌,没有一个孩子会用汉语唱歌。我当时就决定要教他们,我把歌词写在黑板上,一遍一遍地教,孩子们和当地老师挤满了教室,一遍一遍认真地学,听到他们第一次清晰的唱出来,我高兴极了。”李兵满脸幸福地给记者讲着她认为最难忘的经历。
根据和田地区双语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在地区教育局的安排下,北京支教教师翟敬群深入到七县一市,对全地区的音乐教师进行学唱汉语革命歌曲的培训。培训采取分批进行的方式。第一批10首革命歌曲,每个县一个星期教完。到去年12月,第一轮十首革命歌曲的培训顺利结束。据接受培训的老师说,这样的培训很好,既增加了学习者的音乐素养,又学习了汉语。“我在昆仑山下的一个小学,看到这个小学没有音乐教师,只是用放磁带的方式进行汉语革命歌曲教学,我就对校长说,第二轮的时候,我第一个到这里教,当时校长就说,要是您愿意来,我就去和田背您来,当时我一下子眼泪就流下来了……” 翟敬群告诉记者,“这种朴素的情感是对支教教师辛苦最好的回报。”
来了,就要留下些什么
“来了,就要留下些什么……”这是支教教师即将起程时,市教委以及各所派出学校他们的要求和鼓励,经过几年来156名支教教师的努力,他们给和田教育留下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支教教师在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还从北京找来必要的教辅材料,扶助教学。和田刚刚成立的实验中学,没有化学物理实验器材,支教教师不仅用嘴、肢体尽可能的形象描述试验的状态,还从北京购买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光盘,在课堂上放给学生,“想知道铝燃烧的颜色吗,你就拨开电线,点其中的铜线……”支教教师向记者描述着他上课的样子,这位支教教师硬是用这种教学办法教出和田地区化学物理学科竞赛的第一名;策勒县二小的几位老师利用休息日在校园和教室的墙面上画上各种教育卡通画;地区二中孟庆梅自己买书办图书角;有的老师帮助建立学校局域网,制作学校网页,拓宽师生视野,有的老师在学生中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墨玉县的教师还要为自己的学生办画展……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支教老师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千字文》等古代经典,在诵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采用记日记的方式,把在家或在学校做的善行记录下来,与其他的同学一同分享,使学生在“善”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为了促进维族学生对汉语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老师们从网上下载了大量图片,制作教学卡片,用直观印象来增强理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份,在困难也没必要怨天尤人。”一位支教教师在被问到成绩的时候淡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