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奈后我该如何

(2006-08-08 23:11:32)

 

   无奈是一种什么感觉,一声叹息,一句咒骂,再或是疯狂发泄都可以当作无奈的注脚,无奈的原因有很多,但一定是经历了无数次同样的伤害后的情绪,无奈的表象也很多,无非是心情的一种表达,那无奈之后该如何呢?冷眼旁观,麻木不仁,还是努力改变,到底该是如何呢?我不知道,你能告诉我吗?

  

去年买的捷达再有10几天就快要周岁生日了,4000多元的全险快要到期了,于是,在还有半年到期的时候,手机就开始接到保险推销员的电话,最近的一个月更是达到了顶峰,平均每天有10个左右,要不是这个月刚刚启动的移动无限畅听套餐,我忍耐的神经估计就要被保险推销员们摧残的需要破口大骂了。

   “刘哥吗?”,“我是那谁……”老练的保险推销员会让你觉得他和你很熟;“我是保险公司的”,“您车险该上了”……一听就是刚开始干的保险推销员,开门见山,刚实习的记者也最喜欢第一句就告诉人家,我是某某报的记者;“我知道最近保险电话多,您很烦,但烦也要上呀……”这是我听到的最经典的一句推销,透着理解你,替你着想,但实际上是给你块糖,然后让你就范,就好象是“我理解你,可我帮不了你”一样的没有价值……起初,我想我还很有风度,虽然厌烦,但还是会告诉他们我没有时间,等需要时候再说……,最近我有些忍无可忍了,我不等她说完就挂断,或者恶狠狠地说,不要再打电话,但她们的弃而不舍,让我开始无奈,我苦笑着对同事说,他们丫再打,我就告诉他们我要报警……

我就不明白保险公司的经营者怎么想的,你这样打扰你的客户,你怎么能赢得你的客户,穿着廉价的衬衫,汗流满面,甚至口气不清新,希望吸引我这个客户,竟然会让我掏钱请他消费,这样的保险推销员怎么可能拉来业绩,而这样的推销员又在少数吗,我虽然理解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的艰辛,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你这样做你的工作,不想办法做等更好,只有骚扰,重复性骚扰这样一种方法,估计你也就一辈子是个推销员了……

 

高招录取接近尾生,今天,市考试院公布了高招本科三批生线上完成计划院校统考录取人数及录取分数线。共有48所三本院校线上完成招生计划,共录取3238人。其中在京院校有三所,共录取考生2480人。而参加本批次录取的院校有85所,北京有5所,据市高招办有关负责人透露,另外两所在京院校线上未完成招生计划,适当降分录取正式志愿考生。
根据市高招办在该批次录取结束后公布的数字,本批次实际录取5249人,这意味着什么?37所学校线上没有完成招生计划,2011名考生是降低分数后录取的,而今年三本调档最低调档线文理均是442分。 

考试院干巴巴的数据没有任何统计,这么多考生降分录取的新闻需要记者去一便便对比着数据,冒着可能计算错误的风险去发现,阳光招生,教育考试部门根本就不希望阳光,一阳光,他们暗箱操作如何去搞,无法搞,他们如何致富呢?那怎么办,那就少放点光是点光,多少学生降分录取,多少学生补报,多少学生没补报,我们的教育部门的人们懒得统计,或许他们怕统计出漏子来,降分的学校降多少分,为什么不公布,是不是就担心一公布就会漏出马脚呢?去年我们可爱的考试院就干过这么一档子事,本科的1000多个招生计划神秘失踪,要不是我们对了对数字,根本发现不了,第二天的所有媒体都没有提到这一点,我的稿子是主任不让你,其他的记者是没发现,还是如我同样的遭遇呢?

发现新闻是我的责任,而做好工作也该是你们的责任吧,我少发一条新闻,我失去的只是我的职业道德,而你们不阳光公开,可能就让很多孩子改变了人生,毕竟高考对他们来讲的重要性,要大过我的职业道德,我省事不去对你们的数据,我先不说是不是对得起良心,我可爱的读者可能就会投诉我(不是没发生过,我们的读者很认真的看我们的报纸),教委的一个副主任的手机号码和我的手机号码数字一样,只是排序不同,我经常替他接到帮孩子上学的短信,那时的我,和此时面对着考试院欲盖弥张,我同样的无奈,中国的教育,北京的教育,高考制度,不仅仅是有问题,是相当有问题,不是有一些毛病,而是需要彻底的变革了?但如何呢?舆论监督,作用有限……

浏览新闻,突然又再次无奈,对自己的工作,第7届吧该是,长江韬奋奖评选揭晓,获奖者全部40岁以上,感叹呀,40岁以上还在跑新闻的记者有几个?获奖者中好几个50岁甚至60岁的人物,这把年纪还在跑新闻吗?网上搜到一个湖南的获奖者,是勤恳的校对,长江韬奋该是个新闻奖把,校对,我不是看不起,可这距离新闻有点远吧。看看评价体系,明白了自己的无奈来源,入选候选人需要推荐,推荐,这本身就不是好的评价方式,就会给毒瘤生长的空间,我自然的联想到每年的评奖,你评我,还要我自己复印作品,原报复印件20份,我一个跑新闻的,我哪有那闲工夫。刚刚走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曾经感叹,这里不需要人际关系,不需要论资排辈,后来我知道我错了,报纸的级别论资排辈,采访的机会论资排辈,甚至拿到的薪金都是论资排辈,新闻发布会介绍新闻媒体时永远中央媒体高于地方媒体,我就不明白一中国妇女报她怎么就比北京日报强?刚进报社,即便是你能力到了,你捞不到采访机会,你怎么锻炼,你怎么成长,不锻炼,不成长,你又怎么能不在比你年长的人的后面拾牙慧,一年工龄等于5元钱,比我大一岁的人,怎么就比我多拿5元钱?论资排辈,小伙子,等你熬到40以上再说奖吧……无奈,无奈,也只有无奈了……

 

对保险推销员无奈之后,我可以手机不接,我甚至可以关机,不给他机会总该可以吧,就是我不买车险,可能产生的损失也就只有我一个人承担,但在现实中呢,太多关系到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利益的问题,由他们而产生的无奈,面对这些个无奈的时候,你该如何呢?逃避吗?在这个空间生活着,我往哪里逃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