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生渐行远去

(2006-02-16 23:00:02)

 

许久没有更新博客了,的确是因为自己的一点私人原因而没有心情写字,在我看来,写字是要有心情的,无论是好是坏,但写字也是要有精力的,当自己全身心被另外一件事情所占据的时候,我无法写字,今天午后,我坐在星巴客中,被阳光照射着,喉管被冰凉的咖啡滋润着,手中是最新的《三联》阅读着北大要拆除的庭院内那一丝丝风景,从夫子游,让我心情突然就安静下来,季先生凌晨4时便起写作,数年如一,他没有愤懑,没有心堵,想比不是,一生没为没遇见得意弟子而遗憾的老先生尚且如此,我个黄毛小儿,又凭什么因心情不畅而不写字呢?其实写字也是一种心情的宣泄,写下来,就如同说出来,完成之后,心便开阔了……

高中时,语文老师是个老太太,有个轻灵的名字叫作“静尧”,她不习惯我们叫她老师,而是喜欢我们叫她“先生”,一个称呼已经文气昂然,许是从那时起,先生这个称谓在我意识里开始不仅仅只是答疑解惑的师者,而是一种精神的指引者。

不到一年的时间,接二连三的,大师辞世,费孝通先生走了,启功先生走了,而这个月,王选先生也走了。费先生走时,我只是从报纸上获悉,然后凭天去默默的抒发着我的哀思,启功先生走了,我在他的灵堂中,默默地向浮现着他慈祥笑容的遗像鞠躬致哀,王选先生走时,我还没有机会去他的灵堂,而是用我的工作去把世人对他的哀思传播出去。

那是在本月最暖一天的下午,阳光和煦的照在燕园中,只穿衬衫的我,享受着温和的空气,“春天来了,你却走了。”这是北大2000级学生为那天辞世的王选写下的诗剧,这样温和的天气,先生体会不到了,先生的家人恐怕也没这个心情了。

第一次听说王选,是爸爸报社更换激光照排系统,作为技术物资的负责人,或者说作为方正产品的购买者,爸爸曾和王选有过交流,方正的人也常到我家来,想想,那应该是我和北大学生走的最近的时候,如今,爸爸已经不再劳累,方正的人也再没来过我家,我曾听说过的那个叫王选的先生也在2006年的春天,安静的走了。

北大设在百年讲堂中的灵堂布置了两天,宣传部把先生的学生和同事约请到一起,在北大档案馆里,20多家媒体一起访问,我坐在中间,飞快的记录着文字,那天是情人节,而面对先生的那种沉重,让我似乎都闻不到玫瑰的香味。这份沉重,有那么一点哀叹,有那么一点惋惜,对于先生的走,此外,这份沉重也有那么一些无奈和恼怒,对于自己的工作和那些无聊无耻的同行。

汤帜是先生的弟子,硕士博士都追随先生,“我第一次去先生家,是87年,他住的房子很小……”只一句,汤帜就已经泣不成声;九三学社北大副主委,算是先生的战友,“我们本想策划个九三学社论坛,请先生第一讲,可先生却,头发稀少的副主委说到此也已经掩面而泣,我心情格外沉重,只因为这最朴素的感情,同时,我心情又格外愤懑,因为同行噼里啪啦的闪光灯,这似乎是在亵渎着这情感,肖建国和邹研究员是现在北京计算机所和方正集团的骨干负责人,他们诉说着老骥伏枥,甘当人梯的先生,光明日报和不知名报社的记者频繁的打断两位的讲话,先不说这是不是尊重讲话人,至少他们根本就不尊敬一起聆听的同行,又不是独家专访,你凭什么耽误大家的时间呢?一进采访地,我顺手就将手机关了静音,但房间中仍然有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从同行的衣兜中响起,甚至有记者和同来的同事嬉笑打闹,就在人家潸然泪下的时候,“王选什么原因去世的?”一个记者的问题让我再无法忍受,提前离开了会场……

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记者,这是我的信条,当你无法去尊重别人,哪怕是礼节上的尊重,当你连人情都无法领悟的时候,你还能做什么呢?我为先生而沉重,我为先生而遗憾,我为北大约请的记者打扰了先生而愤懑,我为我和他们有同样的职业而羞愧,先生,您走了,我想您在的时候,这些人连您的门都不知道再哪里……

油箱里躺着一封邮件,是速8酒店集团发来的,说他们老总,一个光头美国人入选中国饭店业十大风云人物,希望刊登,一个连行业主管协会都没有挂名的排行,一个十年前靠推广百威啤酒的美国人,有多少价值呢?我想某些同行对他的兴趣要远远大于走了的王选,明天要去北大,我定当去百年讲堂,祭奠一下先生,告慰王选,也告慰一下如今精神指路者的青黄不接和渐行远去……

北大贴出来王选先生的遗嘱,转贴如此,权当告慰先生!!

王选遗愿

人总有一死。这次患病,我将尽我最大努力,像当年攻克科研难关那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争取恢复到轻度工作的水平,我还能为国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旦病情不治,我坚决要求“安乐死”,我的妻子陈堃銶也支持这样做,我们两人都很想得开,我们不愿浪费国家和医生们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并且死了以后不要再麻烦人。

我对方正和计算机研究所的未来充满信心,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希望一代代领导能够以身作则,以德、以才服人,团结奋斗,更要爱才如命,提拔比自己更强的人到重要岗位上。

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21世纪中叶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作了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憾了。
                            
                                               
                    王 选
                                   20001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