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后海的一间叫做‘31’的咖啡馆里,听着咖啡味道中流淌着的音乐,虽然我根本不知道那个女人唱的是什么,但还是很享受的把自己已经150多近的好肉扔在看上去有些脏乱的沙发里,还好,沙发很软,在我的屁股的摆动下呈现着各种形状,享受生活,突然在已经快消失尽了阳光里想的这样一个词,也不奇怪,想想刚在北京逐渐阴冷的空气中,紧张的在鼓楼、地安门、银锭桥的车流中,不停蹿出的人群中,比我灵活多了的自行车河中拼杀出来,舒舒服服地停在银锭桥西边的小河旁,坐在温暖的沙发里,悠闲的吐一口烟,泯一口可乐,看一看黄叶和落叶逐渐增多的后海,有些惬意的满足,后海应该是这样,生活也应该这样的平静,似乎空气中也有了咖啡的味道,虽然离开星巴克,我几乎不喝咖啡!
享受生活,是一个哥们和我说的,一个高中几乎天天一起抄作业的哥们;即使行乐,一个姐们说的,物质多一些的女孩;没错,生活就该这样,一人在世几年,生命无常,谁也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享受好现在的一秒是必然也是正确的选择。
嘴里的烟可以不是常抽的白万,但过滤嘴一定最好是白色的;星巴克的饮料可以不是冰的,但一定要是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茶餐厅里不一定非要有可口可乐,冻奶茶也可以顶兑;服装并不一定是三叶草,休闲就好……生活也不一定非要有规律,舒服就好!
习惯了按照自己的感觉行使,因为感觉由心而生,忠实于本心,其实就是真实的生活,可以不计后果的嬉笑怒骂,因为这样活的轻松,可以不遵循行文的规矩随意写字,因为只要真情流露就一定有文字,可以不要整洁干净随手摆放自己的东西,因为收拾有时候会让你思绪死板,可以无休止的为自己的缺点找理由,因为那样锻炼你的自圆其说!
享受生活是一种心态,心态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其实就是自己的习惯,而习惯在很大的程度上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品位或者品味。不明白《格调》为什么流行,虽然我没看过,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制造概念,‘小资’‘中产’……给人划分种类是中国人喜欢做的事情,而永远羡慕别人也是中国人的传统。其实自己的才是最真实的,最靠得住的,享受自己的习惯,享受自己的方式,享受自己的品位和品味才是真正的生活,因为别人永远是别人,羡慕的多了就成了嫉妒,也就成了效颦的东施。
曾经在自己的一篇叫做《生命》的文字里这样写过,“……快乐,快乐着吧,生命不知道在什么之后突然而止,把握不了后一秒钟,现在的一秒钟让我尽情的欢笑,歌唱,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命,那笑意和曲调也是为了天堂中的灵魂,他们没有办法体味到的这一秒钟,只有仍然拥有生命的个体帮他们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