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老公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我宁愿孩子性格以后象我,也不希望她象你们家。
我楞了一下:你干脆直接说不希望她象我就好了。我是不高兴了,但我也无话可说。
一个孩子未来对生活或婚姻的态度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未来孩子的婚姻模式大多都同父母婚姻模式接近,心理学上对此有专门解释,其实说白了就是,幸福的家庭传递幸福,不幸的家庭遗传不幸。
当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付出了大笔“学费”意识到这个问题时,突然找到了理论的依据,我原以为是偶然的事居然是规律,因为这点,我开始恐慌继而是发愁。如果我想Apple幸福,那就要克服或改变自己的性格缺陷,否则我的今天就是Apple的明天,她会痛着我的痛。这是我不希望的。
我性格直说话直。很小的时候,老奶奶每晚躺床上聊天就告诉我:有什么话你放在肚子里不说,别人不知道你怎么想的,话到嘴边要记得留半句。后来经过多少摔打后才明白:真理啊!
我多愁善感,感性多理性少,有着脆弱的内心和貌似坚强乐观的外表。最难的时候,我经常抱着孩子跟她一起哭,为这没少挨老公骂,他担心我会吓着孩子。我知道哭解决不了问题,可是我忍不住。后来忙得顾不上哭了,到现在,遇到事情我急也好气也罢,但想哭就是哭不出来了。我从容了?还是压抑过度了?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
最近Apple超爱哭,别人一句话或是一个眼神她就大串泪珠往下淌,我们常开玩笑她以后可以考表演系,给大腕儿当哭替,爆发力那个强,说哭就哭不用点眼药的,专业水平。
现在她哭,我就拍着她后背安慰她:想哭就哭一会儿吧,但你要知道哭是不解决问题的,等你情绪好点了,还是要告诉我你为什么哭,说出来,让别人知道原因,看看有没有能帮你的地方。
每天我要重复很多次,象唐僧念经一样,我希望她以后能明白,哭只是用来宣泻情绪与压力,解决问题还要靠与他人的良好沟通。
我太轴。原来一直认为事情非黑即白,人非好即坏,直到有孩子后慢慢才明白,灰色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中庸的态度,要认可并继承。管理学里有一个印象深刻的理论--屁股决定脑袋,即坐在什么位置思考什么问题。现在管理的位置我没坐上,但理论却扎实用到生活中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心情平和了,一切存在皆是合理的,只是从哪个角度看待它。
Apple死拧,认准的事儿不管对错,坚持到底,任你说出大天也不改。举例:
上周发烧40度就是不戴冰凉贴,半夜里我和A爸轮翻好言相劝,无用功!后来我给她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舅舅,小学年年考第一,突然发高烧转成脑膜炎,打庆大一下子就变傻了。我说那是因为他家没有冰凉贴。
Apple马上回我:那你把我的给他送去吧,反正我也不贴。难为她烧那么高还能脑筋急转弯。

也许现在是叛逆期吧,但成人前还有N个叛逆期呢,我该如何让她明白听人劝吃饱饭的道理呢?虽然我不该打着爱的旗号剥夺她自己摸索成长的道路,但明知她会撞南墙到头破血流,压着自己不拦着她,还真考验我的狠心和定力。
我不会拒绝别人,虽然有时候我心里不愿意,但我还是按着别人的要求做了。直到有孩子后我发现,许多事委曲未必能求全,才开始慢慢学习对他人说“不”。
我刻意锻炼Apple勇敢说出自己的要求,不要太介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坚持自己的原则。
但我也矛盾着,既要圆润不伤害别人,又要保持自己的原则,这是我一辈子要练习的功课,在我没学好前,我如何能教好孩子呢?
太倔强的人,往往太晚才了解 不肯放弃一点 也许最后失去一切
这是我喜欢的一句歌词,每看就感慨万分。
我希望Apple知道刚则易断,要学习绕指柔的韧性。
看过席慕蓉的一篇散文,大意就是老公批评她豪放多过温柔,于是她准备改过自新,模仿一个女友的穿戴、说话、动作,一晚上下来,她突然发现新人没做成也找不到原来的自己了,她发誓不再改变,她说失去了性格自己就不是自己了,她要一辈子为自己蒙古人的性格自豪。
我很羡慕她有坚持不改的勇气,但我的理智告诉我:一个人只有到一定份上儿才能有坚持做自己的资格,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不理会讲真话是否会得罪人。我想,普通人还是温和圆润更讨人喜欢吧。
为了我的Apple在未来的日子里,幸福着我的幸福,屏蔽掉我的痛苦,我就算改得面目全非也认了,反正烧成灰我还是认识自己的。所以我活着改,死了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