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5点Apple下了幼儿园,带她去红黄蓝玩。可能因为是因临近下班时间,孩子也就十来个,除了海洋球池子里边集中了三四位小朋友,其他的孩子疯玩在各个地方,大部分玩具设施都空着,我暗自庆幸,不错啊,省得平时那么多人,以后可以多选择这时候来。
“妈妈,他打我”。我低头一看,Apple的右眼眉骨处有一块红,孩子正委曲地向我投诉呢,怎么回事啊,我们刚进来还没玩呢,不至于招着谁吧。没等我反应过来,旁边冲过来一位母亲,揪着一个小男孩的手就开打,边打还边说:“看你以后还打不打人?记住没有?”虽然我心里不悦,但眼见那打人的孩子比Apple小,也就1岁多的样子,走路还不稳当呢,他妈虽未对我说抱歉,但毕竟已经惩罚她儿子了,我也不好说什么了。安抚了女儿,便陪她到处开疯了。
我带Apple回存包处喝水,看见海洋球池里边,一位母亲正愤怒地用球在砸她坐在滑梯上边的儿子,一边砸一边喝斥她的儿子:“我看你以后还不还手,别人抓你,你也抓他啊!用手抠他的眼睛。”球打在孩子的脸上和身上,那位母亲丝毫没有住手的意思,还在发泄着:“你不打他,我就打你,看你知不知道疼”。孩子在上边被球追着打了好一会儿,只有无奈的躲进了滑梯间的小洞口。
肇事的小朋友就是刚才出手打Apple的那个小男孩,现在依然不明就理的把自己淹没在海洋球中,剩下他尴尬的母亲站在原地,面对眼前的一幕不知如何是好。等她反映过来以后,她迅速地把她儿子夹在胳膊底下强行带出了海洋球池,重重放在地下,又是拖过手来开打:“告诉你多少次了,别打人,你怎么就不听呢?你还想玩儿不想玩啊?再这样我带你回家了。”孩子连哭都没哭,感觉象是被打皮实了。挣扎着还要回去玩。
旁边一位看见她打孩子,不仅没劝反倒寒碜她:“象你这孩子手欠,就别带出来玩了。”那位母亲脸上挂不住了,争辩着:“什么叫手欠啊,怎么说话啊?”“你看他刚才把我们家女儿脸抓得,都抓破了,你管了吗?你说什么了吗?”这位紧紧抱着她被抓伤脸的女儿,冲小男孩的母亲嚷着。
我的天呢,这下我才明白,短短半个小时,这小男孩可真是出手神速啊,算上Apple一共三位小朋友挨抓。抓人男孩儿的妈妈自知理亏,抱着孩子就往外走(虽然他们也才入场)。谁知海洋球池中那位愤怒的母亲冲了出来:“打了人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儿啊,连句道歉的话都没有。你以为这里就你们家孩子小,就全得让着他啊。你怎么教育孩子的你?”
“那你又怎么教育孩子的呀?让大家评评理,孩子打架,你让你儿子往我儿子眼睛上抠,你够狠的呀!”抓人男孩儿的母亲也不甘示弱的回应着。
“是我狠,还是你儿子狠啊,次次下手抓得都是眼睛,我不教育我儿子打他,还不被你们抓瞎了眼睛。你看见他抓人,你管过吗?你说过一句话吗?有你这么不懂事的吗?”
“我怎么没管啊?象他这么小的孩子我怎么说呀?”打人男孩的妈妈委曲着说。
她们依旧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着,在语言冲突不解气的时候,两妈渐渐走近准备开战了,虽然一位手中还抱着孩子,但也一副豁出去的样子。事态失控了,红黄蓝的员工加上诸位家长帮忙,架在两人中间强行把她们分开了,抓人男孩和他妈妈被送上电梯离开了。剩下愤怒的母亲还在激昂的诉说着。她儿子有多老实,差点被抓到眼睛等等。
后来细听才知道原委,原来她儿子真是儒雅老实,在家就被她哥的孩子欺负不知道还手,出来还被别的孩子欺负。我想她心里一直就憋着一口气,觉得这样的男孩子太窝囊,在外边容易吃亏,要让他知道反击,所以才发生了刚才用球砸孩子那一幕。可这样真管用吗?她冲在前面替她吃亏的儿子大吵大闹的时候,她的儿子一直在海洋球池里若无其事的玩着,根本不明白眼前发生的一切与自己有啥联系。他自然也不会理解妈妈为什么急,为什么发怒。
真想劝这位母亲一句,孩子未必把他和小朋友之间的这些冲突也好遭遇也罢当成是受委曲,他没有觉得受伤害、心里上也没有留下与人接触的阴影,我们做家长的何必多虑呢?充分理解当妈的心,见不得孩子被别人欺负,但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被人打了,你又再打他再骂他,岂不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受双重伤害?孩子可能记不住小朋友玩闹间冲撞带来的伤害,但一定会记住妈妈的打妈妈的骂。这么做失策了。
打人孩子的母亲我要批评她了,要是我的孩子打了人,我一定没你那么嚣张的气焰,我在别人出言不逊之前一定会道歉,一定会拉着自己孩子去慰问被打的小朋友,并亲切的问候他打在哪儿了?还疼吗?我也不会打自己的孩子,即便他打了别人。我要温柔而坚定地告诉他,不可以,这样不对,打人别人也会疼。不要试途用打回去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暴制暴对小孩子不适用,只会强化他不满意时可以抬手打人的做法。
不得不说的是:当两位母亲吵得不可开交时,所有的孩子都停下了游戏"观摩"着,我女儿问我:妈妈,阿姨在干嘛?我直说在吵架,并告诉她这样不对,有话应该好好说。看她似懂非懂,我想拉她走开,但小孩子还是喜欢凑热闹,就是不走就是看着。于是我和其他家长一起无奈地陪着我们的孩子看她们在吵。这其中的时间,没有一方肯认输,肯先住嘴,即便我们都劝着:为孩子做个榜样少说一句,也不行。换做是我,即便心里有天大的委曲,我也不会当着孩子吵得天翻地覆。在我看来,事实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如何教会孩子解决冲突,吵肯定不是唯一的办法,但一定是最糟的那个。
特别想告诉每位母亲和孩子看护人,孩子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碰撞和冲突,如果是你的孩子先出手伤人,即便对方孩子和家长都不在意,也请你学会道歉,这不是虚伪而是一种礼貌。
要是恰巧你的孩子属于被欺负的那个,请节制,不要得理不饶人,宽容和有节制的愤怒是一种涵养。
如果大家都能秉承这两个基本点,估计争吵就会少许多。不是有人在电视上说,我们的GDP虽然能与发达国家追齐,但人的素质一时半会儿追不上吗?别不服气,我们这代如果赶不上,就指望我们的下一代,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改变国民素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