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阶段的企业家的“大战略”和“微生态”(一)
我遇到很多想创业的人,开始设想的大战略很大,也不能说不切实际。但是我们忽略了“微生态”,也可以叫企业“微循环”。
我之前聊过的,员工的幸福感给客户带来满意度《关注员工的幸福才能给客户幸福》。说的是“海底捞”关注员工的幸福,铸造客户的满意度的文章,也与此文有关。
创业阶段的企业家关注“微生态”甚至比“大战略”更为重要,因为“微生态”能让你活下去,让你能有时间和基础谋划你的“大战略”。
“微生态”是什么?
“微生态”需要我们去证明,这里讲的不是产品,而是你细微的“微循环”是否合理,产生正能量的循环。
“微生态”讲的是你的员工一个月销售多少,拿多少工资的问题,员工在北京的房租开销的问题,“微生态”讲的是一个客户对你产品的满意度的问题,讲的是代理商的投入和产品,持续的努力何时得到回报的问题。
从这些,再来定价,再来看产品设计。再来看如何打开销路。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渠道建设,还是电话营销?没有微循环的健康,就没有商业模式的塑造,
在创业初期,更多需要为别人考虑。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能不能设计出,只要员工能赚钱,开始企业不赚钱的模式?能不能设计出让客户免费用,企业承担费用的方式。
从员工,到客户,有可能都不用为自己想太多赚钱的思考,在企业初创期,多的是产品比自己成熟,企业品牌和文化还不足以吸引优秀的员工。企业家创业初期,应该想想如何让员工满意,而不是仅仅活下来那么简单。
微生态是组成商业模式的基础单元。
http://mmbiz.qpic.cn/mmbiz/mHWM5vqdRYMnZ4WLDaLUk8lC09LrpBDWvYwqDoQVdNWKqYuenYt2k9Wr1eCYkxiaiczBzYIuuqPB6hD1WTibXVRrw/0
企业要成功,起码有完整的一个两个微生态体系,如何让这个微生态体系能够复制,和发展起来很重要,我们了解到,很多企业咨询公司,总是不能做大,关键问题在于,微生态不能复制,过于依赖牛人,能人对咨询项目的实施。赚小钱可以,走向商业模式可能差些意思。这个问题,巴马咨询的张奇老师可能领会透彻。
但是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培训公司发展迅速,关键在于,他们通过"微循环"能盈利,一个电话销售,再到电话销售小组,再到一个分公司,是可以复制起来的。通过标准化,和呼出意向客户几率取得规模化发展。其实他们的盈利单元应该是一次会销。更小的单元是,每人每天的电话量。
也就是,“微生态”是我们商业模式最小的盈利细胞,最小的盈利单元。没有最小的盈利单元存在,搭建不了最终的商业模式。
放眼现在的社会,不缺乏产品,不缺乏赚钱的路径,没有一个颠覆性的商业设计,无法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免费也是一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但目前好像被滥用,认为,免费是互联网的唯一出路,很多投资者问创业者:“为什么不免费呢?”
“微循环”环境下的免费和收费
我们再来看看免费是否实现“微循环”?互联网产品免费的路到底能走多远?创业者能否坚持免费下去?是免到自己死掉为止吗?
免费能让你的员工赚到钱吗?免费能快速积累客户吗?免费能让多少同盟和你合作?
今天我们不是探讨“免费”这种商业模式,我仅用:“免费”两个字来评估“微循环”是否健康。
但是,如果“免费”是这样设计:厂商免费,代理商收费,产品部分免费,高级功能收费,是否可以?我们看到evernote的模式,
http://mmbiz.qpic.cn/mmbiz/mHWM5vqdRYMnZ4WLDaLUk8lC09LrpBDWvQ1wOBibAZ4Yhb5eaD2m9jLILh8aFiaJYv5putXwg9tFc0hic690csz6Q/0
2012年05月云笔记存储服务商 Evernote 宣布在结束的 D 轮融资中获得 7000 万美元投资,公司目前的估值约为 10 亿美元。
该公司的 CEO Phil
Libin 在采访中谈到,Evernote 从 2007 建立起,一直采用免费增值支付模式( freemium payment model
)。在创立初期业绩并不理想,因此决定寻找投资。期间部分投资人希望
Evernote 能转变商业模式,转向做广告销售,也有人建议 Evernote 转做企业型产品,但都被该公司拒绝了,Evernote 也因此一度陷入被迫关闭的危机。但随后一匿名瑞典投资人向Evernote
投资了 50 万美元,使得 Evernote转危为安,并逐步发展壮大。
Evernote是幸运的,免费对创业公司风险很大。走运的话,找到投资,也许“不断壮大”。
创业公司应该把“理想”藏起来,面对现实:如何活上一年,或者半年。
总结一下,我认为创业企业的“微循环”“微生态”就是如何让别人赚钱,让客户赚便宜,让代理商赚钱,不要老想着,比较同类产品的价格来定自己的市场价格。能不能不按市场价出牌,想想自己的技术,想想自己的品牌劣势,再想一想:你是做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还是做市场秩序的搅局者?
产品没有卖出去,对于开发者(厂商)真的一钱不值(哪怕有生产成本),如何让产品值钱,就只能随便卖了,开始的时候,企业家应该是没有尊严,也没有羞耻,只求存活。前不久,我们的梁总“好神”说了:企业家要脱,要脱光,我想也就是这个道理,不要想着自己能值几个钱。
所以,创业企业家,应该在“免费”和“收费”之前找到平衡,求得自己的生存最为重要,打造“微循环”“微生态”也最为重要。
不要免费,免死自己,不要收费,收拾自己,不要把自己当回事。
结束语:
最后讲一个小故事:我在北京郊区的画家村:宋庄,认识一人,这一个人手里有一个很好的根雕“福”字。号称中华第一福根。1999年在一个展览上,一购买意愿者想出价200万收藏,但是这人觉得太少,没有卖。一直拿在手里,前不久,我遇到他,他问我要不要,几十万就可以让我拿走。
有的时候,就是一个时机,当那个时间,那个气氛溜走了,那个价格就不复存在了。好东西没有在市场上流通,他就是没有价值的废物。
明天我在说说初创企业家的“大战略”。
部分摘要: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于2013年12月30日在华为2013年度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聚焦。我们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公司,只能在有限的宽度赶超美国公司。不收窄作用面,压强就不会大,就不可以有所突破。我估计战略发展委员会对未来几年的盈利能力有信心,想在战略上多投入一点,就提出潇洒走一回,超越美国的主张。
..............
关注我的公众号:谢亿民
http://mmbiz.qpic.cn/mmbiz/mHWM5vqdRYMnZ4WLDaLUk8lC09LrpBDWxatgWanOgQvTXs6YZqnF9tic0I55eN9gfyM7rEp3vPa86Y8fYhZkia0g/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