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特兰蒂斯”与“姆”大陆之十二:亚利安纳乐土

(2010-03-22 15:21:17)
标签:

亚利安纳乐土

分类: 姆大陆

伊朗先民故土的剧变是奥教经典中的记载,阿特兰蒂斯和姆大陆的故事也是依稀而渺茫地流传着。本文为什么把它们归结在一起论述呢?因为它们全部经历过巨大的自然灾难,有的是自己进行了记录,有的是他人的记载,无论如何那可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啊!


伊朗人的远古祖先居住在地球上名为“亚利安纳乐土”(Airyana Vaejo)的人间福地。每年七个月是夏天,五个月是冬季。这个人间福地,一夕之间转变成不见人烟的荒野,每年有十个月覆盖在冰雪下,只有两个月是夏天[1]。这种一夕之间的变化,把它归于“神话”,那是某些学者的无知。就算记录者当时不知其所以然,但那是曾经发生过的实际灾变,应该是完全可以确认的。传统学者能够正确解释这个变化吗?谁能够试试看。笔者用地球翻转运动观点解析一下:原先的温暖、湿润的宜居环境,处于地球自转轴近于平卧的时候;一夕之间的变化以后,是现在的状态。那么可以推测伊朗先民原先的聚居地可能比现在位置更偏北一些。奥教经典记录的,正是地球曾经发生过巨大变动的真实状态,后人不屑一顾地看待古人记录的资料,怎么能够弄清楚真实的历史过程啊!而变化前的状态,和能够正确真实地记录这种变化,表明在大灾难之前,确实存在过前一期史前文明。只不过就是那一夕之间的地球翻转运动,把前期文明的辉煌和繁荣一手抹去了。


这并不是除了中国古籍以外的唯一人文记录。在柏拉图的古老文献中,记载了亚特兰蒂斯的高度文明,该文明依然是在一天之内遭到毁灭。亚特兰蒂斯文明正处于繁荣富强的时间段,这种毁于一旦的速度、又是被海洋吞没的现象、加上原先的繁荣富强的描述记录、灾难之后的销声匿迹……,吸引了许多研究者去寻找亚特兰蒂斯遗迹所在地。猜想是可以的,依据猜想去求证也是可以的。但盲目依靠猜想去指导研究工作,相似的结果是: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之后,劳而无功地回到原点。笔者在此为那些有兴趣的探索者提示一下,参考把地球自转轴横置的图件(图1),格陵兰就是阿特兰提斯所在地!其推测依据为:1、在古1期文明阶段,在今人的定向方式下,直布罗陀海峡外的西侧的大西洋中,就应该是格陵兰。大位置和大方向没有错吧。2、不要只看见现在格陵兰终年被冰雪复盖,当年它难道不会比加拿大的、距北极点只有几百公里的阿克塞尔·海伯格岛更温暖吗?文明为什么不可以发展、延续几千年呢?3、灾难发生在一天之间,那种剧变非地球翻转运动莫属。而且说明当初的文明存在于最近一次地球翻转运动之前,应该归于古1期文明。4、阿特兰提斯是被突然的海浪吞没的,而地球翻转运动的海浪能够洗劫大陆内部远达2000多公里,要洗白格陵兰的阿特兰提斯,那不是顺手牵羊就完成的事情吗?5、阿特兰提斯遗址已经和猛犸象一样,被地球翻转运动送入了不开门的冰箱里保存,后人到哪里去寻找销声匿迹的阿特兰提斯啊!6、应该能够在格陵兰寻找到阿特兰提斯文明的石刻、洞穴遗留物、岩画或者洞穴壁画、古墓葬、未被现代冰川铲括到的古建筑遗迹、散落的古工具、生活器具等。就作为地球翻转学说对阿特兰提斯文明的预测和猜想吧!让历史去证实。


    还有一个被世人传得非常玄乎的“姆大陆”,而神秘的南极洲又陆续有古文明曾经存在的许多苗头和迹象。运用地球翻转运动的观点,笔者曾经给出了北极向赤道靠近的翻转反演,不言而谕就明白,南极洲在古1期文明延续时期,曾经处于南纬大约20度左右的位置(图2)。南极洲应该曾经有过阳光24小时直接照射的、接近于热带、亚热带温暖气候的历史时期。古1期文明的古人族群,曾经实地测绘过南极洲的地图,他们能够航海,与当时的世界各民族进行充分的贸易交往。其实,只要把“姆大陆”与南极洲扣合在一起,许多无解或者难解的、有关“姆大陆”传说、南极洲古地图奥秘等科学难题,无须做任何解释就完全得解了。地球翻转运动难道不能够把个“姆大陆”,一家伙送到不开门的大冰箱里面吗?与上述的格陵兰的情况非常相似的是,都是繁荣的古文明,都在一天的自然剧变中毁灭,并且一直都销声匿迹。那么有兴趣、有实力研究和考察“姆大陆”文明的人们,参考笔者对阿特兰提斯问题解析的第6条建议,去获取实物证据吧!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由于格陵兰(阿特兰提斯遗址)和南极洲(“姆大陆”)的冰川铲括,只能够在洞穴或者墓葬里获取到未破坏的古1期文明的文物。而地表就只能够发现未被铲括到的石刻和散落的零星文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