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一桥|纵横郁勃笔力雄健

(2018-11-14 23:54:03)
分类: 文化艺术人物



 

吴一桥人物名片

吴一桥,1970年12月生,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

多次获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曾参展世界华人书画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艺术展览、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览、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展、首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全日本硬笔书道展、首届中日硬笔书法作品联展、首届中韩青少年书法交流展、中日书法绘画作品公开征集展、首届现代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中央电视台外景基地徐州汉城开城盛典艺术大展、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六十周年全国书画家作品邀请展等国内外展览。

百余篇(幅)作品、论文发表在《中国书法》《中国钢笔书法》等报刊,《书法报》等十余家报刊对其艺术成就作专题介绍。艺术简历及代表作载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硬笔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中国书法名家题签墨宝》《中日硬笔书法精品集》等典籍。主编《浙江省硬笔书法精品集》,出版多种字帖。




一桥的书法


一桥出生在教师世家,幼承庭训。在大学求学时,因其书法创作、组织方面的成绩被推为校学生书法学会会长。工作后,学校专门开设了书法课,吴一桥也因此成了一名书法专业教师。这种角色的换位,促使他对书法工作有更多深层次的思考。教务之余,他发表了多篇书法理论研究文章,并应邀到各高校讲授书法。也许是作为教师,要面对不同个体的审美取向的缘故吧,他对各种流派都能接受并试图将这些加以适度地表现——这是“书法教师”的职业使然么!


绿静春深


欣赏吴一桥的书法,让我感悟到书家驾驭线条并使之鲜活律动的原本因素,除了肢体的挥运,的确需要太多“心力”的共振。吴一桥讲话匀缓,体态清癯,且偏于瘦削,俨然一副文弱书生模样。如果不是看到他的作品,了解到他书法创作的诸多“内因”,真的是很难把这充满激情、真力弥漫的行草书与他联系到一块的。

他兼擅多体,尤其喜欢行草,似乎希望通过这种更能表达情感的方式实现自我心性的宣泄,并达到类似于“直白”的境地。因此他的线条决不拖沓,而更显韧劲。他学王觉斯,得其气势;学米元章,取其“刷”笔的迅疾及其赋予线条的生动之态。对明清行草书的大量解读和参悟,他选择了颇似中国画中大写意的书法创作理念。因此他的作品首先能在“意”上给人以悦目的视觉感受。吴一桥书法中的这种意象之美,可以从他营造的黑白对比与线条的张弛盘带诸因素中读到。在黑白之间其墨色的过渡有时似柳暗花明;有时如峰回路转。线条内在的枯涩浓淡及粗细变化则似山路崎岖而生机盎然。长锋羊毫在他以快疾为基调的创作情境中,翻转自如,节奏明快。这是一个极易让人想到足球运动中“带球过人”的腾挪景象,仿如巴西球星的“桑巴”,美则美矣,往往还能射门得分。行草书创作中的绞结与绵延虽然能够见情见性,但亦是容易流于油滑低趣的地方。吴一桥对此能够成竹在胸。


天道酬勤


一桥书法的章法构成似在“有序”与“无序”之间。纵势的跳跃,横向的穿插不主故常。同样以中国画构图意识去观照,在其不同的块面上呈现出多样的画面特征,其结字的跌宕起伏可以一览无余。作品中整体气息吴一桥似得益于吴缶老,而更趋于沙文若。从他溯流有序的行草路数来看,也似乎注定了他对墨色变化的青睐,这应该是与他书体风格协调合谐,并能伸延其审美追求的价值体现。

 

吴一桥的书作,我更愿意把她当作一幅画来欣赏,不是工笔,不是琐屑的涂抹。似徐文长的藤萝;似吴俊卿的枝蔓。是泼墨式的……因为吴一桥喜欢这样表达。

 

文/刘贤斌


吴一桥作品



白牛



禅意



一画





观道



水色涵群动,朝光切太虚。年侵频怅望,兴远一萧疏。



本文刊登于11月号艺术周刊第1期

 


End


编辑:娄晓阳

版式:如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