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热评|《影》,人性的罪恶和阴影

分类: 电影 |
张艺谋以《影》向黑泽明的《影子武士》致敬,同时致敬这位“东方的莎士比亚”,所以影片有着强烈的戏剧冲突的影子,人物不多,剧情却环环紧扣,悬念不断。
摇滚歌手谢天笑曾说自己看了《影子武士》后痛哭流涕,“你不是另外一个人,但你却努力想变成另外一个人,最后连自己也没有了,你丢掉了自己。学画画的时候老师就和我说过,100%的模仿不如1%的创造”,那么《影》是否也是小人物寻找自我、走出替身影子的故事呢?
一 我们更喜欢看到人性的美好,但人性的丑恶确实存在
水墨视觉效果当然是《影》观感上的最大特色,也是在国外电影节上为人所惊艳的一大利器,但是除了视觉,张艺谋在故事上并没有不用心。表现人性对权力的追逐,无论是都督,影子还是主公,都是如此。在里面我们只看到人性的复杂和丑恶,这是一个杀戮世界。《影》也是张艺谋自《英雄》以来古装大片的最高分,评分超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城》。
看完《影》,我的第一感觉,这是一部表现人性恶的电影,并不喜欢。一直以来我喜欢看表现人性真善美的电影,我相信大多数人也习惯了电影的意义应该是能带给人以慰藉,让人感受到美好。
但是我的孩子却反问我:为什么电影一定要反映真善美?人性的丑恶是存在的呀。就像《偷自行车的人》,这个人一开始是一个好人,但他的自行车被偷,最后他也去偷别人的自行车。
我说,《偷自行车的人》更多的是现实批判主义,表现在这样的社会,善良的人被逼去干坏事,而且他最后因偷车差点被送进了警察局,这和单纯地表现人性恶是不一样的,其实是对现实的讽刺。
但是孩子的话,却让我重新思考了一下《影》。大部分的影评都认为在张艺谋的这部电影里看不到人性,看到的都是宫廷权谋,勾心斗角。但是表现人性的丑恶,其意义是否也像《偷自行车的人》那样,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批判?
二 影子的自我,只是新一轮杀宫廷权谋和杀戮的开始
从《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到后来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热衷于表现专制、权力对人性的奴役和人性的压抑,《影》也一样,因为在中国古代的宫廷中是看不到爱的。
郑恺扮演的沛国主公,认为都督子虞是心腹大患,令他寝食难安。子虞的心思是希望能取而代之,因为宫廷争斗的残酷性,他在境州找了一个替身,从小秘密跟着自己,以防突发状况时可以保得自己安全。
境州本是沛国的地盘,一年多前因为讨伐境州,子虞被守城将军杨苍的大刀重伤,子虞替身境州开始出现在台前,子虞则在幕后秘密教他如何破解杨苍刀法,夺回境州。替身境州和小艾心意相通,练就沛伞,以女人身形入沛伞,达到以柔克刚的目的。就这样,境州单挑杨苍,大将田战率兵秘密由水道潜入境州城,攻破境州。
当替身境州回到8岁时就被迫和母亲分离的家乡时,却发现老母已被人所杀。这是谁干的?一开始我认为是主公指使,目的是让境州回到沛国。但是孩子认为是子虞干的,因为替身境州和自己夫人小艾的媾和被他察觉,他决定在境州完成任务后将他赶尽杀绝,连他的母亲也不放过。
但是主公又有自己的一招棋,他派杀手杀掉子虞派过来的杀手,迎回境州,取代子虞的位置。但是子虞显然没那么简单,反杀了卫兵们,之后蒙面扮作卫兵骗过主公,刺杀了他。
看起来都督子虞实现了收复境州、杀掉主公准备自立为王的夙愿,似乎是动了恻隐之心,准备让境州和小艾远走高飞,我也以为这可能是这部影片中唯一的一抹人性亮色和温暖之处,但又何尝不是他再次使诈?他临死前的双眼瞳仁中,一边是看到境州杀了自己,一边却是境州和夫人小艾偷欢的场景,说明了他是养虎为患,希望替身为自己赢得生命的筹码,没想到死于替身刀下,同时也是死于自己的妒火之中。
当境州被彻底激怒,杀了子虞后再杀了主公,可以看到张艺谋所说的“小人物的华丽逆袭”正是如此,这种逆袭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表面上看一个替身从小在都督府中没有任何尊严地长大,他是别人眼中的影子,他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除了默默地爱上假作夫妻的小艾,他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杀戮世界。但是替身一旦不愿当替身,他的杀戮将会更加血腥凶残和令人震惊,他和自己的正身子虞一样,依然有杀掉周围人自立为王的野心。这就是张艺谋所安排的小人物的逆袭,这就是影子的自我,他在最后赢了,但是这种赢,只是新一轮杀宫廷权谋和杀戮的开始。
即使是小艾,很多人在猜测她最后的眼神,有人说她在门缝中看到了主公的替身,有人说她看到境州立王后反被杀,有人说这是她的迟疑,她在看到血腥杀戮后本想逃出大殿告知外人里面所发生的一切,最终还是停住脚步,因为这是人性的一种必然选择:当主公夫人总比告发真相的后果要好。
《影》到这里戛然而止,表面上看是留给大家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其实无论哪种猜测,无非是你杀我,我杀你,我要做天下之王的勃勃野心。
如果说影片里还有谁是让人感受到一丝人性暖意的,也就是关晓彤饰演的主公妹妹青萍了。但是她代表的也仅仅是傲骨而已,不愿意被主公送去给杨苍儿子杨平做妾,她在死前用手中利刃杀掉杨平,一对初次见面的男女就以这样互相杀戮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令人叹惋。他们如果在另一种场合相遇,或许是风花雪月,互生爱慕,但是他们的家族为仇为敌,他们也成为双方争夺地盘的牺牲品。
三 “影”是影子替身,也是人性的阴影和中国宫廷争斗的缩影
为什么我们在《影》中看不到任何人性的温暖,只看到人性的复杂和丑恶?因为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都是如此,对权力的迷恋和争斗无止无休,《影》中虚拟的沛国和境州只是一个缩影而已。“影”,可以说既是影子替身,其实也是人性的阴影,同时是中国宫廷争斗的一个缩影。
中国的宫廷,就是一部宫斗史,后宫如此,君王大臣也是如此。离不开暗杀、被杀、权谋,人人各怀心思,惶惶不可终日,生活在各种算计和斗争中,表面看似歌舞升平,其实血雨腥风。一代又一代,循环往复。
人人都有欲望,主公想坐稳江山,子虞想自立为王,境州想取而代之,大臣鲁严收受贿赂充当内奸,田战以都督为自己的前程出生入死……
小人物的逆袭,又何尝不是如此。替身境州想坐正,因为我不杀你,就要被你所杀。小人物想自立为王的传统,从陈胜吴广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可以说张艺谋看到了中国古代权力争斗的血腥,把这些表现出来,但一部电影如果只是表现赤裸裸的争斗,而没有人性之光,又如何去打动观众?
这让人想到了鲁迅先生,他一生嫉恶如仇,批判丑恶。鲁迅批判的是“奴隶做稳了的时代”,张艺谋表现的则是“江山坐稳了的时代”。
四 我们的行为被“阴影”所遮蔽,怎能显出人性之光
《影》里面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书法、国画、氤氲的山水,冷兵器,八卦图,知白守黑,以刀入伞等,据说里面武术的刀枪剑弩,用兵布阵的一招一式,把老外看得手心冒汗,这种东方暴力美学也是电影扬名海外、不同于西方特效大片的地方。我们不否认张艺谋团队在打造这部电影时的匠心,充分彰显中国人的智慧,但是这种智慧却是用在血腥争斗上。
中国的权谋争斗,就是人性中的“影”和“罪”。我们的行为被“阴影”所遮蔽,又怎能显出人性之光呢?《影》里面的每个人,都被自己的欲望和算计所捆绑,人人都有人性之罪,人性的阴暗面。
新约·马太福音5:14-16有这样一段话,“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我们要做世上的光,如果我们学会向神回转,尊这位造物者为大,渴慕神,仰望神,也就是渴慕神的真理和训导,学会谦卑和虚己,就会成就神的荣耀,也成为别人的祝福。
以自我为中心,追逐权力,用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开辟出来的历史永远是一种循环往复,囿于怪圈难以自拔。而如果我们仰望神的真理,用爱心和祝福丈量我们的脚步,才能成就一个呈螺旋上升的文明进步的世界。